文档介绍:学习报告
做为窑操作员,就是贯彻“均衡稳定”的原则,确立“抓两头,保重点,求稳定,创全优”的操作思路。所谓“抓两头”就是重点抓好窑尾预热系统和窑头熟料烧成两在环节,前后兼顾,协调运转;所谓“保重点”就是要重点保证系统喂煤、喂料设备的安全运行,为熟料烧成的“动平衡”创造条件;所谓“求稳定”就是在参数调整过程中,适时适量,小调渐调,以及时的调整克服大的波动,维持热工制度的基本稳定;所谓“创全优”就是要通过一段时间的操作,认真总结出适合本厂实际操作参数,使窑的操作最佳化,取得优质、高产、低耗、长期安全稳定、文明生产的全面优良成绩。
窑系统的正常操作原则
(1)窑炉协调,保持两个平衡。即保持窑的发热能力与传热能力的均衡稳定,以及保持窑的烧结能力与窑的预热能力的均衡稳定。预分解窑炉的发热能力来源于两个热源,传热能力则依靠预热器、分解炉及回转窑三部分装置;烧结能力主要由窑的烧成带来决定,预烧能力则主要决定于分解炉及预热器。为达到上述两方面的均衡稳定,操作时必须做到前后兼顾,炉、窑协调,稳住烧结温度及分解温度,稳信窑、炉合理的热工制度。
(2)稳定合理的热工制度。首先必须稳住窑前烧成带的温度及窑尾烟气温度,分解炉、窑要稳定合理的热工制度则必须稳定窑两端及分解炉内温度。如果窑的烧成带温度稳不住,将使熟料产、质量下降,或影响窑衬的寿命。如果窑尾温度稳不住,不但会影响窑内物料的预烧,还会影响分解炉内温度(窑气入炉系统)。如果窑尾过高,易引起窑尾烟道结皮、堵塞。若分解炉内温度过低,物料分解率下降,则使入窑物料预烧不够,窑速变动,产量低下。分解炉出口气温过高,则易引起炉内及炉系统结皮、堵塞,甚至影响排风机等的安全工作。所以操作中必须先稳住窑两端及分解炉内温度。
(3)找出风、煤、料、窑速间的合适关系。通风、煤、喂料三项是经常影响、炉系统的主要因素。应根据数据并通过实践调整后找出它们之间的合适关系,并保持相对稳定。因为当系统排风量一定时,如果增在窑的通风,则分解炉的用风将会减少,反之,增大分解炉的风量,会减少窑内的通风。在保持相同过剩空气系数时,通风量的变化,意味首发热能力的变化。同样,如果通风量保持不变而改变窑、炉的燃料加入量,也会影响窑、炉的发热能力及温度。分解炉内900℃以下的气温是靠料粉分解吸热来抑制的,如果喂料量过多或过少,必然引超级分解率的下降或出炉气温升高,又引起窑内料层的波动,造成窑、炉系统热工制度的紊乱。正常生产时窑速是相对稳定值。正常操作主要任务是运用风、煤料以及窑速等因变量调节,保持合理的热工制度。
回转窑正常操作时要稳定窑温,前后兼顾,合理使用风与煤,掌握正确的燃料配比,适当拉长火焰,调整合理的火焰形状和位置,做到不损窑衬、不窜生料,达到高产、优质、低消耗的预定目标。
操作中要做到“三个固定,四个稳定,处理好五个关系”:
(1)三个固定:即固定窑速、固定下料量、固定冷却机的料层厚度。三个固定的基础是固定喂料量,防止喂料忽多忽少,容易打乱预热器和分解炉的正常生产。
(2)四个稳定:即稳定窑尾烟气温度;稳定分解炉出口温度;稳定系统排风;稳定预热器出口温度。四个稳定的基础是稳定分解炉出口温度,以保证分解炉、预热器各部分的温度和入窑物料分解率的稳定。
(3)处理好五个关系:即处理好窑与炉的用风关系;新入生料与回料均匀入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