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真传一刻
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马师所言中医三易:“在 变易之象中,观其不易之理,用简易之法解决”可谓独得医宗 之三昧。本文马师从自己学习经历说起,从仲师治伤寒法式 悟得神机治法,从东垣治内伤法式悟得气立治法,更参以陈 士铎、张景岳等众家之长兼收并取融会贯通,理法方药一以 贯之,道法术贯彻到底。启人以醒,开人以悟,不愧有“马神” 之称!各位精诚中医学会的同仁们,晚上好。医道甚深微妙 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圣贤真实义。 医之道,任非小,关性命,诚是宝。医之理,很重要,花气 力,抓主要。边学习,边创造,通古今,明医昭。今天和大 家聊一聊中医之医理真传。一、中医之理中医之理其实就是 天地宇宙与人体的关系。中医是一个关系学,就是人和天地 阴阳四时的关系,人体自身五脏六腑经络俞府等的关系,以 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要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就是中医的 理。中医之理与大道之理完全相同,因此研究中医之理必须 要研究大道。道德本体,一元四质,象数理煮,显藏者象, 对待者数,主宰者理,流行者煮,阴阳合煮,一煮化三,精 气与神,升降出入,气血津液,四象更替,五行运转,六气 分经,七曜悬朗,九宫八风,十方圆融。对于道的理解,古 人认为是一元四质一一象数理煮。临证观象是象的层面,一 气周流是气的层面, 对待者数, 即一、 二、三、四、五、六、 七、八、九、十、河、洛等方面。所谓理者,主宰者理也, 就是事情的原理是怎样的,中医的原理是什么样的。中医是 如何去认识世界,认识人体和诊治疾病的,都和它的原理有 密切的关系。理法方药缺一不可、一气流行。理不明则识不 清,识不清则临证犹疑。徐灵胎说,“一切道术,必有本源, 未有目不睹汉唐以前诸书, 徒记时尚之药数种, 而可为医者。 ” 《医宗金鉴》也讲,“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 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医可为而不 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 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 这是叶天士告诫大家的。 临床中 症状是千变万化,都离不开人体身心灵。用最简单的方法来 解决,就比如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用
E=mc2 ,答案很简单, 计算的过程倒是很复杂。因此在变易的真相当中寻出不易之 理,用最简易的方法来解决, 这就是中医的三易。 中医的“医” 和《易经》的“易”是同音,就有相互联系的地方。我认为读 《易经》可以明天下之理,中医最能体现在变易之象中观其 不易之理,用简易之法解决,此为医宗之正经,千古一致。 从理的角度来讲, 《易经》给我最大的提示就是,在变易之 相中观其不易之理, 用简易之法解决。 这就是中医的道、 法、 术,这就是中医的理。二、理法方药次第我们学习中医,最重 要的是什么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人认为理最重要,
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犹疑,漫无目标,大的方向就错了, 相差十万八千里。从法的角度来看,说了那么多大道理,不 提具体的操作方案,我就没法去操作。从方的角度来看,你 们说的都对,具体怎么去实际解决呢?从药来说,方也罢, 法也罢,不是由药来组成的吗?因此都是有道理的。古人讲 理法方药, 这就是次序、 次第。理是第一位的, 法是第二位, 方是第三位,药是第四位。 并不是说别的不重要, 理最重要, 理最后要靠理法方药,理法是要靠方药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