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案例分析报告怎么写
篇一:案例分析报告范文样式
社会实践报告
教育层次(本科或专科):科
实践报告题目:
关于副职干部过多过滥问题的案例调查报告
分校(站、点):南汇分校
姓名:学号: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口期:年月 口
提纲
一、 案例概要
(一) 案例来源
(二) 案例内容概要
二、 案例分析及对策
(一) 案例中发现的问题
(二) 行政管理学理论依据
(三) 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 分析的结论及其推论
(一)结论
(二) 理论及实践推论
(三) 感想
内容摘要
为了适应现实及发展的需要,我们设置了大量的行政副职,但在 实际的行政活动及效果中我们却发现由此而来的很多问题。比如机构 臃肿、分工不明、效率低下;副职之间、止副职之间关系复杂,内耗 严重;行政层级过多,管理成本过大;副职职责不清,角色不明等等, 集中表现为副职的设置过多过滥。必须遏制“副职过多”现象。其中 有三件事情非做不可:一是减事,基层常常抱怨“上面千条线,下面 -根针”,并非没有道理。所以,减事是减人的前提,政府不该管的 事一定要放开,形式主义的事一定要清理,唯有这样,那些忙而无用 的岗位才能退出。二是减支出,公共财政预算的“钱袋子”管住了, 吃财政饭的副职“帽子”才会减少。三是畅出口,干部能上不能下, 仍是当前一大突出问题,不出格、不到龄、不惹事,就难以通畅地退 出领导岗位。在“官本位”的思维主导下,干部出口很难拓宽。当务 之急,是要实行严格的干部任期制,届期满了必须退出岗位。
关于副职干部过多过滥问题的案例调查报告
一、案例概耍
(…)案例来源
关于副职干部过多过滥问题案例来口于(内部版)2009年第2 期。
(二)案例内容概要
最近,在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副职过多的问题也再次成 为代表委员的议论话题。一些地方配备的副市长、副秘书长等竟然超 过了两位数。
客观上说,领导干部的职数配备有严格的规定。特别是十七大前 的新一轮地方党委政府换届中,中央对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作出 了减少的统一规定。
但是,在一些地方还是出现了副职干部过多、甚至过滥的问题, 副秘书长10多个,副镇长一大桌还坐不下。其原因有三:一是减牌 子难减人。一些地方启动了大规模的撤乡并镇工作,牌子好撤,但官 员难消化,所以只能都挤在一个牌子下;二是增新人难减老人,干部 退出机制不畅,导致干部走得少,来得多;三是挂职干部“身份需要”。 虽然挂职干部不占职数,但客观上还是多出了不少带有副职名头的官 员。
二、案例分析及对策
(一)案例中发现的问题
第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严重存在“十羊九牧”,官多民少。 对于高层的领导来说,多几个副职的位子便于他们控制下属,层层设 人,领导不必躬身于职工和群众当中;副职多是导致病垢百出的主因,
如果一正一副或者不设副职,岂不“精壮”?副职配多必然引起权力 均衡、利益均等、关系协调等问题,最后归结为加重百姓负担。荀子 EI “士大夫众则国贫”。南宋的史尧弼指出:冗员多生旷职,无其事 虚设其官,无其功空食其禄,坐无事之人而食有限之禄,尽无穷之欲 而有穷之财。致使财政入不敷出,农民负担苦不堪言。
第二,副职过多,分工不明确,职能交叉,有利的事争着办,无 利的事互相推诿,造成出勤不出力,办事效率低下。有人不无讽刺道: 三分之一干,三分之一看,三分之…在捣蛋。现实中副职之间互相扯 皮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且从事一线工作的人手严重不足的例子却屡见 不鲜。凡是副职过多,冗员过剩的单位和部门,再有能力的一把手也 难调动和发挥广大干群的积极性,最终下场难逃“为官一任,山河依 旧,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的结局。教人做事耍精 益求精,否则,即使有一千只手也解决不了问题。
第三,官多必令出多门,互相制肘,无所适从。副职也都不是省 油的灯,为了一点实权也是明争暗斗,正职整天疲于平衡关系,权力 要平衡,待遇要均分,利益要均摊,不能有丝毫的偏心和马虎大意。 否则,矛盾不断,小事难办,大事叫你出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 “权”力之乎也,权是角逐的最终目的。多位子可以便于他们平衡关 系,你塞一个人,我也塞一个人,皆大欢喜;多位子也有利丁某些有 心搞腐败的领导批发官帽,坐地收钱。当然,还有重要的一条,因为 多设副职的位子产生的各种成本由国家埋单,领导个人并不掏半文钱。
(二)行政管理学理论依据
第…,主体部分失灵,政府机构与人员设置的体制出现问题,现 在更多的是根据上级的好恶来设置官位的多寡。管组织人事干部任免 编制部门没有决策权,不管编制的手里握着使用权。编制都是行政一 把手担任机构编制委员会主任;可是提拔使用干部的决定权却在党委 部门的一把手;这样自然会造成管事者说了不算,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