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活着》浅析-课件(PPT·精·选).ppt

格式:ppt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活着》浅析-课件(PPT·精·选).ppt

上传人:aidoc3 2016/5/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活着》浅析-课件(PPT·精·选).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浅析小说《活着》与电影《活着》的异同前言: 小说《活着》与电影《活着》的差异是余华和张艺谋两个不同领域的大家的身份决定的,也是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的性质与要求决定的。叙事角度的不同生活背景及谋生方式的变化时代背景的转变故事情节与人物命运的转变幽默因素的加入目录叙事角度的不同: ◆余华的《活着》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事, 小说以“我”为叙述者,在东游西荡中遇到了老人福贵听他回忆了苦难而平淡的一生。◆张艺谋的《活着》则从第三者人称的角度以正叙的手法来展示福贵一家的悲欢离合, 展现了福贵从 4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前后的生活经历。生活背景及谋生方式的变化: 目标生活背景谋生方式小说《活着》南方的农村以种田为主(一生贫困) 电影《活着》北方的小城镇以唱皮影戏为主(足以温饱)时代背景的转变: ◆余华的小说北京相对弱化,可堪称无背景小说。◆电影活着明确的标出三个时间段:40 年代、 50 年代、 60 年代。故事情节与人物命运的改变: 故事情节: 在小说中余华采取了反复的手法福贵的亲人都相继离他而去甚至连身边的战友的不幸死亡。而电影中,张艺谋把叙事的重心放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上,将任务的命运与现实社会密切勾连。人物命运的改变有庆、凤霞、二喜、、苦根(改名馒头)好好活着,而且大幅度改写了有庆和凤霞的死因。▲电影抛开原著添加了一个原著中不存在的人物—被“打倒在地”、“关入牛棚”的医学权威王斌教授。▲对春生的改编:小说中春生是个十五、六岁的兵娃子而电影中春生是个赌场上茶的伙计,福贵赌输家产后春生则是福贵唱皮影戏的伙伴。幽默因素的加入: ◆小说从开始到结束悲凉、苦闷、阴郁的色彩, 让读者内心充斥着恐惧、悲伤、苦难的情绪。没有一丝欢快、高兴,毫无幽默感而言。◆电影中这种沉重色调被导演有意识的淡化了相反有一种淡淡温情的亮色在影片中出现。喜剧化的表现: 皮影戏有趣的表演和唱腔▲有庆看到小孩欺负姐姐凤霞,在食堂吃饭时特意在面条里放了大量的辣椒然后从小孩的头上倒下去。▲有庆和家珍为福贵精心调制的那一碗特别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