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赣榆县金山镇十二五规划.docx

格式:docx   大小:39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赣榆县金山镇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莫欺少年穷 2021/1/3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赣榆县金山镇十二五规划.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赣榆县金山镇 “十二五”规划
序    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江苏沿海开发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加快实现“三年跻身百强县、五年跨入江苏沿海县中间行列、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奋斗目标,本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我镇实际,紧紧围绕“工业强镇、现代农业大镇、财政富镇、文化强镇、苏鲁边界重镇”发展目标,制定金山镇2010年及“十二五”规划。
1、   概况
1.地理位置
金山镇位于赣榆县北部,东临石桥镇,西接厉庄镇,南赣马镇相邻,北与山东省莒南县壮岗镇接壤。地理坐标:北纬34°50′,东经119°7′。总面积65.86平方公里。金山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880.6mm,日照2630小时,无霜期213天,年均风力2~4级。境内地形北高南低,高山、丘陵、平原层次分明,南部平原占全镇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全镇耕地总面积5.1万亩,共有5条河流,3座山头。
2.自然环境概况
金山镇地处鲁东南低山丘陵与苏北黄淮平原交接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高低起伏不大,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山区、丘陵为辅。
金山镇境内有龙王河、神泉河两条主干河流,水质清澈,水域面积宽广。另有大小水库6座,八条路水库是全县第二大水库,年蓄水量1400万立方米。
农田土壤植被以农作物和人工林为主要类型,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花生等,另有蚕桑、茶叶、杨树等经济林木。
3.社会经济环境概况
金山镇地处苏鲁交界处,,耕地面积2952公顷,全镇辖21个行政村,。
2008年,,增长37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73万元,增长 46%;,增长43%;,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6962元,增长   14%;工业用电量2350万千瓦时,增长42%。
二、总体目标
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初步计算,2009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5175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至2010年,达到59500万元;至“十二五”末期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万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至2010年,全镇非农产业比例达到87%;至“十二五”末期非农比例要达到92%以上。                                                             
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到2015年,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小康社会整体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很大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4450元;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第一章    总   则
一、规划背景
“十一五”期间,全镇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克服困难,锐意进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发展和进步,金山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上,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金 山镇拥有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一是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企业已经完成原始 资本积累,开始进入结构优化和发展壮大时期,市场供求关系和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全镇上下投资创业愿 望十分强烈,干部群众的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都已大大增强,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具备快速发展的机遇。我镇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500美元,已经跨过经济发展的重要关口。“十一五”期间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开始进入集中回报期,“十二五”期间将产生效益并能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环保治理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将促使我镇企业向更高更强的档次寻求机遇和进一步发展。连云港市“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将在“十二五”期 间有实质性进展,将对金山镇孕含一定的合作和发展机遇。三是具备快速发展的动力。我镇经济发展已进入全县领先位置,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差距形 成对比,差距引发动力。目前各兄弟镇竞相发展的态势咄咄逼人,你追我赶、加快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发展慢了就要落后,只有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发展, 才能实现更高的目标。
当然,我镇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一些瓶颈 因素的制约。主要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较易受到宏观调控政策的冲击;传统产业层次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差;投资总量小, 缺乏支撑全镇经济发展的大企业、大项目;人才、资金、土地成为制约我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因素,服务业发展滞后,社会综合保障能力差,经济和社会 发展不够协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