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文档名称:

上海华易软件开发人员离职率分析与对策研究要点.doc

格式:doc   页数:5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上海华易软件开发人员离职率分析与对策研究要点.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5/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上海华易软件开发人员离职率分析与对策研究要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华东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课题上海华易软件开发人员离职率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2 年6月 17 日至 2012 年 11月 12日共 20周院系继续教育学院专业班级商务管理学号 540212430069 姓名李伟东指导教师沈铁群 2012 年6月 17日课题来源自选课题目的、意义导致员工离职的因素众多, 从内部来看, 有薪酬福利没有市场竞争力、公司管理不规范、对员工的激励不够、绩效考核不到位、培训机会少等因素; 从外部来看, 有软件行业整体很热、上海生活成本高等因素; 从员工自身来看, 有家庭因素影响、转行出国等因素。导致员工离职的因素林林总总。本文通过对上海华易研究开发人员的离职问题进行研究, 通过对一年的离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来找出离职率高的因素进而帮助企业管理层找出解决高离职率的方法, 进而对有类似情况的上海软件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所学的知识, 特别是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研究。课题主要内容及进度主要内容: 1 绪论; 2 离职管理的相关理论; 3 上海华易离职现状和离职原因分析 4 上海华易离职管理的建议 5 结束语进程安排: 第1 周~第 4周查阅文献,确定论文题目与写作大纲; 第5 周~第 8周撰写开题报告初稿,文献翻译; 第9 周~第 16周修改开题报告,撰写论文初稿; 第 17 周~第 20周定稿,打印并递交论文,论文答辩。 II 摘要处于战略发展地位的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迅速,全球份额不断增长,但同时也存在诸如企业规模小、软件开发人员流失严重、知识积累不够等问题。作为软件开发企业的核心资产- 软件开发人员的不稳定和离职率高成为软件企业不能做大做强的核心因素。本文从上海华易软件有限公司(简称:华易)的软件开发人员一年离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导致员工离职的关键因素和相应对策研究,帮助企业更好的留住关键员工进而得到更大的发展。关键词: 上海华易;软件开发人员;离职率分析 III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 software industry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and the global share is increasing continuously. On the other hand, enterprise size is small, software developer attrition rate is high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not solid. Instability of software developer, the core asset of pany, and high attrition rate have been the key root cause for the enterprise not being big and strong. With the analysis on Shanghai ChinaEasy pany(or known as ChinaEasy) ’s one-year software developer attrition data ,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key factors of high attrition rate and management action for keeping the talent to make pany bigger and stronger. Keywords: Shanghai ChinaEasy Software; Software Developer; Attrition Rate Analysis III 目录摘要................................................................................................................................................................... II Abstract ........................................................................................................................................................... III 1 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