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台湾“中央银行”资料.ppt

格式:ppt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台湾“中央银行”资料.ppt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5/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台湾“中央银行”资料.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LOGO 台湾中央银行?班级:金融 1291 ?成员:谌妍伶许学静张红? PPT 制作: 陈宏毅“中央银行”于 1928 年 11 月1日成立,总行设于上海外滩 15 号原上海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1949 年初随国民政府迁往广州,年底再随国民政府迁往台湾。由于“中央银行”许多重要文件随同太平轮沉没,以致于迁台后十馀年无法复业。迁台之初,原有编制仅保留六单位,重要业务均委由台湾银行办理,包括通货之发行、收受各银行存款准备金、办理重贴现及转质押、代理“国库”、办理国际汇兑业务等。此时“中央银行”有名无实,由台湾银行代行实质之中央银行业务。直到 1961 年6月 27 日,由时任总统蒋中正电令核准“中央银行复业方案”,随即于当年 7月1日正式在台复业,并收回委托台湾银行业务。唯通货发行业务一项,考虑新台币币值稳定且流通已久,仍沿用新台币为法定货币, 由“中央银行”印铸存储,委由台湾银行发行。 1979 年 11 月8日, “中央银行”由“总统府”改隶属“行政院”。历史: 复业初期,为了配合岛内整体发展需要, “中央”银行也负起类似于开发银行的角色,并以行政方式管理分配有限的金融资源,以促进经济发展。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台湾当局选择了走内向型为主的经济发展道路,根据这种内向型的经济发展道路,台湾“中央银行”通过委托代管、代办等方法简间接的调节金融。进入六十年代以后,台湾当局为了适应世界经济的需要,逐步转向外向型为主的经济发展道路,要求“中央银行”加强金融管理,直接干预经济。“中央银行”的地位和职能发生改变。 1979 年,台湾“中央”银行的发展迈入新纪元,依据 11 月8日修正及公布的“‘中央’银行法”,“中央”银行由“总统府”改为隶属于“行政院”,经营目标订为促进金融稳定、健全银行业务、维护对内及对外币值的稳定,并在上列的目标范围内,协助经济发展。“中央银行”的地位、职能变化?1、收回新台币的发行权,直接调节货币流通?2、接受各类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有权调度外汇?3、配合台湾当局制定和推行有关的金融政策措施,职权逐步膨胀?4、升为台湾“行政院”的直属机构,进一步扩大权利台湾货币的新、旧之分? 1945 年日本战败后退出台湾,原有由日本政府发行使用的“台湾银行券”在 1946 年改制为台币,然而因为诸多因素,台币在 1940 年代晚期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进而使台币的发行面额增加, 最高曾发行到一张一百万元,最后 1949 年,银行通过发行新台币取代旧币,控制了通货膨胀, 以 40000 比1的比率换取新台币,取代旧台币。这次货币改革的要点如下: ? 1. 照中央指示台银发行新台币总额二亿元(折合美金四千万元) ? 2. 新台币以美金为计算单位? 3. 新台币对美金之汇率以新台币五元折合美金一元? 4. 新台币对旧台币折合率定为旧台币四万元折合新台币一元台湾“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世界各地的中央银行,均享有独立超然的地位,不受行政部门的统属,例如英格兰银行或日本银行,其超然中立的地位对经济活动和货币供给及信用等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台湾的“中央银行”作为独立而强有力的货币主管当局,按其“银行法”也应该秉持中立的原则,从台湾全体民众的利益与整体经济的角度制定决策,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台湾“中央银行”原属“总统府”, 1979 年“银行法”后归属“行政院”,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