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黄陂蔡家榨街经济发展特色研究——正文.doc

格式:doc   大小:4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陂蔡家榨街经济发展特色研究——正文.doc

上传人:慢慢老师 2021/1/21 文件大小: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陂蔡家榨街经济发展特色研究——正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黄陂蔡家榨街经济发展特色研究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的目的
蔡家榨街位于武汉市城区东北部60公里、黄陂城区东部20公里,史称黄陂东乡。全街辖35个村,1个社区,有244个自然湾,31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715人,农业人口40226人,水田31183亩,旱地6700亩,国土面积84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2公里。东部洞岗山和北部红岗山与红安县交界,西部凤凰寨与王家河街毗连,南邻汉(口)麻(城)公路与六指街接壤。
全街由九岭十八岗组成,地势高南低,北部为丘陵区,南部为岗岭平原区。两河(青龙河、凤凰河)、五库(吴家寺、南塘角、肖家田、绵羊山、红十月水库),六山(红岗山、洞岗山、马鞍山、会龙山、铁淋寨、凤凰寨),纵横交错,山青水秀。耸立在木兰湖渡假区东畔的红岗山为全镇最高点(海拔280米),山上绿茶飘香,登高远眺,南能俯瞰全镇,西能遥赏木兰山、湖之壮美。位于南部水口寺村的细丁湾,乃是全镇的最低处()。全镇土壤为黄沙土和黄粘土,局部地区蕴藏着粉红色岩石。森林覆盖率为18%,多为马尾松、香椿、冬青、杨、柳、茶、桃树、银杏等。街内公路铁路纵横,特别是武麻高速黄陂北互通,将蔡榨溶入了全国高速公路网络,使蔡榨“口子镇”地位更加明显。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走特色经济发展路,让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街经济迅速发展,并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地理、气候、土壤结构等自然条件独特,茶叶产业在我区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并小有名气,有“武汉第一茶乡”之称。街域内有规模以上具备一、二、类压力容器制造资质的企业4家,是全省同行业中聚集度最高的乡镇,又有“湖北省压力容器之乡”的美誉。

蔡家榨街是历史文化名镇,辛亥革命第一村——蔡官田村孕育了辛亥革命首义“大总管”蔡济民;曾国藩后裔聚居地曾家大湾培养出清代榜眼曾大官,现代爱国诗人曾卓、《中华民国公报》社长蔡良村、护法战争军需处长蔡极忱、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湖南省委组织部长蔡以忱、瑞典大剧院、挪威大剧院、哥德堡歌剧院终身演员蔡大生、武汉蔡林季热干面创始人等都出生于蔡榨街。同时,民间文化活动十分丰富,每年正月凤凰寨龙灯高峰时有近百条龙灯在此进香,凤凰寨庙会成为黄陂民间特色文化的代表。
蔡榨街经过近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厚积薄发,立足自身优势,顺应大潮,把握契机,开拓创新,全街经济社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以压力容器为代表,被武汉市授予“压力容器之乡”。以信义兄弟为代表的武汉东方建筑公司去年纳税近2000万元。二产业成为支撑我街经济发展的支柱。二是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蔡榨有着悠久的茶业种植历史和传统,是武汉目前茶叶种植面积最广、名优茶产品最多、品牌知名度最高的茶叶种植大街,有“武汉第一茶乡”美誉。生产的“红岗山”系列绿茶多次在国家、省、市的评比中获一等奖,形成一批有聚集力的发展载体,红岗山茶厂、优尼特等制茶企业生产的茶叶久负盛名,曾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评比金奖,曾为全国“六城会”指定茶品。。三是着力打造茶香古镇旅游项目。着力打造茶乡古镇旅游项目。按照蔡榨街地形条件和资源优势,结合茶产业发展,以体现社区人文景观特色和生态优势为核心,在湖北中部地区打造以茶产业发展、茶文化体现、茶产品展示、茶产品加工一体的都市绿色旅游项目。该项目将旅游理念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