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超然物外的洒脱人生.doc.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超然物外的洒脱人生.doc.doc

上传人:cby201601 2016/5/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超然物外的洒脱人生.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超然物外的洒脱人生[ 摘要]《前赤壁赋》是苏轼游记散文的代表作, 是我国游记文学的高峰, 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深刻反映了苏轼的哲学思想, 也折射出古人朴素的辩证思想。本文试对这一思想作进一步探讨。中国论文网/view- [ 关键词] 《前赤壁赋》;思想;探析教学多年, 每每到探讨《前赤壁赋》的主旨的时候, 就困惑, 它的主旨究竟是什么? 历来说法不一。多人讲是咏物寄慨、阐述人生哲理。本文拟就《赤壁赋》之题旨及其与苏轼世界观、人生观的关系等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苏轼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树立了牢固的尊儒世界观, 故青年时代和从政之初, 一直坚持卫儒辟佛老的立场, 把儒家思想视为正统思想。作为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 他企望天子圣明, 皇权巩固, 同时自己也做官得志, 兼济天下。但事实上, 现实总不是那么理想, 生活也经常事与愿违。在改革潮流和新旧党争的旋涡中, 他屡受挫折和打击, 理想和信念离现实越来越遥远,希望和追求也变得越来越渺茫,而他所生活和奔走的前途,却不过是***利禄、宦海浮沉、市朝倾轧等等。所以,就在他热衷于尊主、爱国、泽民,希冀有益于世的同时, 而另一方面也难免不产生功业未就、人生无常的苦闷与退避***、躲避倾轧乃至归隐的念头。这种矛盾的双重性, 反映到心理上, 就使得苏轼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儒家思想轨道而寻找一种虽离经却不叛道的新的理论, 来支持自己继续问世的积极性, 同时求得与生活保持若即若离状态的玄远的精神境界, 以排遣因政治斗争的忧患得失所带来的苦闷。换言之, 寻找一种既非出世又能超脱的安身立命之道。佛老的本体论哲学与人生观, 在提供这种玄远精神境界方面, 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 故而在政治失意和屡遭挫折的情况下, 接受其影响, 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是如果简单地用佛老之学取代儒家思想, 则又直接违背他尊濡的根本立场。只有把二者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 把握其“江河虽殊, 其至则同”的思想特征, 才能使之不出世又超脱, 从而满足他在宦海中俯仰浮沉的斗争需要。因此,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融合佛老之长,便成为其思想发展的必然趋势。儒家思想与佛老之学, 在入世与出世问题上, 本是互不相容的。这种矛盾, 上升为理论,便是空有、有无、体用、动静等关系问题,如过分强调空无而贬抑有,贵无而抑有,或者相反, 过分强调有而忽视无, 崇有而贬无, 都不可能满足苏轼的精神追求。只有把二者说得不偏不倚, 既崇有又贵无, 在有无之间建立一种即体即用的关系, 才可能把入世出世的矛盾处理好。所以, 苏轼力图寻找儒、释、道的相通之处, 在其交汇点上建立自己的人生哲学。他在《赤壁赋》中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论证物与我所构成的大干世界的双重形态, 其实就是既讲有又讲空。这种变与不变的观点, 吸取龙树《中论》“中道”学说的思想因素, 目的即在于调合真、俗二谛, 从而在有无之间避免重此轻彼的偏向。这一认识, 在他晚年所写的《南华长老题名记》中表述得更为明确。他说:“宰官行世间法, 沙门行出世间法, 世间即出世间, 等无有二”“儒释不谋而同”“相反而相为用”(《文集》卷十二)。这就是说, 世间与出世间, 亦即有和空, 完全是一而二, 二而一的, 其实是一回事, 在对待世间问题时, 尽可按照儒家的思想原则办事, 而无须逃儒归佛, 但同时又不必把物我执为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