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我们为什么要读名著.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们为什么要读名著.doc

上传人:xzh051230 2021/3/28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们为什么要读名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们为什么要读名著
  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有一种困惑,到底怎样才能根本提高语文的学呢。这个问题很复杂,长期来看,多读书、读好书是语文成长最主要的途径。名著阅读更是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容。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名著呢?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
  经常有家长问我,家里的书籍也可谓是汗牛充栋,孩子也喜欢读书,但为什么阅读水平老上不去呢?也有家长问,有些古典名著的原著孩子看不懂,是不是可以读白话版少儿版卡通版?
其实,这些都不是我们现在需要担忧的主要问题。平时,只要他愿意读,乐于读,他就会在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不知不觉得到熏陶,至于名著,最好读原著,别怕读不懂,引导孩子慢慢读。原著中在语言的表达塑造上,情节的设置上,文学的精神思想上都有着丰富的内涵,不是一般的白话文版本所能表现的,有家长经常说一句话:"我都看不懂某某文章,让孩子怎么看?"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逻辑,为什么大人看不懂,孩子就不能看呢?《儿童文学》后有一句话:"本刊适合9到99岁公民阅读",那么,它到底让哪个年龄的人读更合适呢?其实,它是说,书籍阅读大多数是不分年龄的,只是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感悟罢了。也就是说让孩子看名著特别是看原著,不是为了让他一定要掘地三尺地去发现名著中每一个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啥意思,而是让他在文学的细雨中得到无声的浸润而已,刻意的挖掘反倒有一种"为赋断辞强说愁"的矫情。
  唐僧取经路过通天河,被河中一条鲤鱼精所掠。后经观音菩萨帮助,收服了妖怪。悟空问起妖怪来历,菩萨说,那鱼精本是他座下莲花池中的一条鲤鱼,因长期潜在莲花池中听他讲经,耳濡目染,便修得了手段。由此可见,读书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潜移默化吸纳积累知识的过程。
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常读常新
很多人读书的目的其实也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和某些书接触了而已,证明自己也曾经附庸风雅过曾经文海拾贝过,读完之后便把书籍束之高阁,一任尘土笼罩,烟灰徒涴。其实阅读力的塑造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有的时候,对于一篇文章一本书我们要不断的反复的诵读感悟,才能从中挤榨出更丰富更深刻的精神营养来。
  著名作家毕淑敏有一篇《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的文章,讲的是她从8岁开始大约每隔十年读一次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每次的感受、每次的思索都不尽相同。贾平凹对于王维《山居秋暝》的理解感悟也从8岁开始到大学时代到结婚生子有了人生阅历的堆积时,不同阶段有着全新而不同的理解感悟。因此,对于一篇经典,一本名著,绝不是把文字看一遍就能了事的,只要多读常读,我们就能感受到来自文学经典带给我们心灵全新的启迪。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运用  
其实,我很不喜欢单独的刻意的去指导学生写作文,不喜欢看他们在一篇作文题下写出千篇一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