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易县西陵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主动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 基本理念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办学特色等要求开发的,满足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它与国家、地方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校本课程是各个不同学校对国家、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遵循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校本课程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切实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教师的特点,有效的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协调的发展。
       校本课程一般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专题,供学生选择。1个专题可由若干相关课程组合而成。学生在高中阶段至少获得校本课程3个学分,共计54学时。具体修习时间及要求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二、课程目标
        1、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增进学生对学校、安吉的认识和了解,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2、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关注学校的发展,增强社会、集体生活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4、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5、加强学校教学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6、推动普通高中课程研究、课程管理和课程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课程开发实施的能力。
   
三、课程开发原则
       1、导向性与协调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谋求与国家课程协调一致,防止与国家课程必修、选修模块简单重复,防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成为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的随意加深与拓展。
    2、时代性和先进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育内容应及时反映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时代文化趋向,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地域性和个性化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具体地区、具体学校和具体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利用当地或学校教育资源,反映地方或学校文化,充分体现地方或学校的特色,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4、选择性和灵活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有可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5、主体性原则 。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把培养师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创造精神放在首位,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必须重视发挥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双主体平等互动的积极作用,使课程开发在坚持民主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突出浓烈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结合我校开设的社团活动课程,可根据以下选题选择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一)人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