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诗的第一节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风怒号从听觉上写出了秋风之狂,卷、飞、渡、撒、挂罥、飘转写出了秋风肆虐,秋风对茅屋的破坏。
2“布衾多年冷似铁?”中的”铁”用得好,为什么? 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既准确写出了被子又硬又凉,又表现出多年没有拆洗的被子的颜色,就像生锈的铁一样。
3对于南村群童的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以群童的顽劣、无所顾忌来表现诗人的年老无力;群童是无知的,当时的社会背景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就作者来说是无可奈何的。
4“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作铺垫。
5请对“雨脚如麻未断绝”进行简要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6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
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爱及天下的博大襟怀。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也触动了作者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秋风、秋雨的威力,贫困、流离失所的生活,都没能击垮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个人“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7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8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这首诗为什么一反常态,只写个人遭遇?可以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渔家傲》1词作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 词中将大雁南归“无留意”与戍边将士不能不留下来进行对比,为下文将士戍边辛苦埋下伏笔。大雁都知道回家,人又何尝不想?
2、“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天冷、声杂、城孤。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由此想到《使至塞上》的什么句子?
描绘了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请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运用东汉窦宪勒石燕然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矛盾心理,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5、本诗主旨句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人不寐,将军白发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6、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阙抒情做铺垫。
7、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