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
1
整理课件
索引
1
小儿高热惊厥的定义
2
临床表现及特点
3
急救原则
4
护理诊断与措施
5
健康指导
2
整理课件
定义
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
以强直性后阵挛性收缩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意思障碍
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发病率为 3%
~5%,复发率为30%~40%
以婴幼儿多见,反复发作科引起脑组织缺氧性损害
凡是小儿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
所致38 ℃以上发热时出现的
惊厥称 小儿高热惊厥 。
3
整理课件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先有发热,随后发生惊厥,惊厥出现的时间 在发热开始后12 h内,在体温骤升之时,突然出现短暂的全身性惊厥发作,意识突然丧失;多伴有双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面肌或四肢肌强直,牙关紧闭、呼吸暂停乃至面色、口唇发绀、四肢肌肉痉挛或不停地抽动。发作时间可由数秒至几分钟,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
热性惊厥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起发作均与发热性疾病中的体温骤然升高有关,多见于6个月-3岁的儿童,男孩稍多于女孩,绝大多数五岁以后不再发作。患儿多有热性惊厥的家族史,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期,-40℃时,突然发生惊厥,根据发作特点和预后分为以下两型:
1单纯热性惊厥 其临床特点为:a多呈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数秒至10分钟,可伴有发作后短暂嗜睡。b发作后,除原发病的表现外,一切如常,不留任何神经系统体征。c在一次热性疾病中,大多只发生一次,d约有50%的患儿在以后的热性疾病中再次或多次发作。
2复杂性热性惊厥 特点为:一次惊厥发作持续15分钟以上b在24小时内发作≥2次c惊厥形式呈局限性或不对称性 d惊厥反复发生5次以上。
多数惊厥的患儿随年龄的增长而停止发作。
4
整理课件
辅助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做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血糖、钙、磷、镁钠、尿素氮及脑脊液检查,必要时可做眼底、脑电图等检查。
治疗要点: 1首先镇静止惊,药物主要有a 地西泮为惊厥的首选药,适合于惊厥持续状态,其作用发挥快,大多在1-2分钟内止惊,-./kg缓慢静脉注射,半小时后科重复一次,地西泮的缺点是作用短暂,过量可置呼吸抑制,血压降低,需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的变化。
b 苯巴比妥:是新生儿惊厥的首选药,但新生儿破伤风应首选地西泮。其负荷量为10mg/kg静脉注射,每日维持量为5mg/kg。本药抗惊厥作用维持时间较长,也有呼吸抑制和降低血压的副作用。
2对症治疗 脑水肿者可静脉应用甘露醇、呋塞米或肾上腺皮质激素,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3病因治疗,针对引起惊厥的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
整理课件
主要特点
多发于6个月至3岁小儿。
多在体温骤升时(~40℃或更高)发作。
发作呈全身性、次数少、持续时间短。
恢复快,预后好,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
退热后1周脑电图检查正常。
家族有高热惊厥史。
6
整理课件
急救原则
心理护理
建立静脉通路
注意安全
观察病情
降温
吸氧
控制惊厥
保持呼吸道通畅
7
整理课件
护理诊断
有窒息的危险 与惊厥时发生喉肌痉挛或意识障碍不能及时清理
呼吸道分泌物或造成误吸而发生窒息有关 。
.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有外伤的危险 与突然意识丧失可发生摔伤或抽搐时损伤。
恐惧 与家长缺乏惊厥的急救护理及预防知识 有关。
潜在并发症:脑水肿 惊厥发作时间长造成脑组织缺氧
而引起脑水肿。
8
整理课件
护理措施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惊厥发作时即刻松开衣领,患儿取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 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造成窒息。必要时定时吸痰,动作轻柔,以防损伤呼吸道黏膜及减少惊厥的发生。
2  迅速控制惊厥  反复的惊厥会导致脑细胞的损伤。首选药物苯巴比妥。如给予10%水合氯醛灌肠,尽量保留1 h以上,以便使药物充分被吸收。
3  吸氧  因惊厥时氧的需要量增加,及时吸氧可提高患儿的血氧浓度,对改善脑细胞的缺氧状况十分重要。
9
整理课件
护理措施
4  降温  及时松解患儿的衣被,降低环境温度,但避免直接吹对流风,立即使用退热剂。同时予以物理降温,如额部冷湿敷,头枕冰袋,温水擦浴,使超高热尽快降至惊厥阈以下,保护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