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四逆汤的用法解析
制附子 20-100 克,干姜 15-50 克,炙甘草 20-40
克。 方证引用: 一:四肢厥逆,身体疼痛,精神
萎靡,2 便清利,脉微欲绝属于寒甚者。 二:汗、吐、
下不当造成津伤损阳而四肢冷,疼痛,畏寒,喜睡,舌
暗,苔白腻或白滑而脉沉细微等无力者。如果没有以上阳
虚症状,切不可乱用。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何谓阳虚?全身冷,恶寒,四逆脉微的重要特征,表现在
病人全身冰冷,脉微欲绝,鼻中气息变冷,寒入少阴。也
可使病人暴哑,这个时候四逆汤效果极好。 四逆汤治
疗寒症,但寒证不等于无热证,有些病人发热无休,头昏
神倦,汗出,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此乃元阳大伤。投清
热则误诊,很多病人夏季受凉而腹泻,常用到此方,不可
概用苦寒清泻。但一定要掌握舌淡苔白,脉无力的特征。
不可乱用,四逆汤是急救之方,姜,附子用量一定要大,
病人面如白纸,息如游丝,四肢冰冷,元阳衰,阳气不能
通四肢,附子用 200 克也是必然。 现在很多医生,好
好的健康之人,孩子,也动不动附子 50 多克,这样怎么不
让人心寒。不是害人又是什么呢?真正的名医把阳虚看的
很清楚,既然看清楚了,也就不怕了,舌红也有阳虚,苔
黄也有阳虚,重要的是你能辩证出阳虚的特点。 某病
人睾丸疼痛,牵引少腹,常感寒凉疼痛,脉像沉微细 ,舌
淡舌根苔黄腻厚,此乃少阴阳衰,四逆汤用之。但必须有
阳虚特征,脉沉微细,舌淡,虽然苔黄厚腻,但不是主
证,如果用湿热方,势必没有效果,本方是温热之剂,面
色红润,口臭声粗,便燥,小便短赤,脉数有力,千万不
可用。现在的医生,已经把阳虚这概念更新了。不辩虚
实,都认为老人小孩,阳气决定一切,不辩脉,不辩舌。
入笔就是附子,干姜切重,这不能不违背伤寒论原义。
什么是假热真寒,现在的医生都认为阴虚是假,真寒是
真,完全把假热真寒的概念搞的一塌糊涂。虽然有时候寒
热难辨,但可以从面色来判断,四逆症就是阴寒体质。脸
色缺少光彩,多灰暗,苍白,肌肉松,按之无力,嘴唇色
暗淡干涸,舌淡胖,多齿痕,皮肤多干燥,晨起多浮肿,
目精无神。平时畏寒,四肢常冷,尤其下半身冷为特点,
大便常稀。小便清长,口不干渴,喜热饮等特点。 四
逆一定要掌握逆的特点,手足厥冷为主要特点。 四逆
散也有四肢厥冷,但冷程度不大,而且腹肌紧张和胸胁疼
为特点。 白虎汤也有手足冷,但汗出烦渴,脉哄为特
点。当归四逆汤,虽发冷,但没有四逆汤严重。所以所谓
四逆汤,一定要有冷的概念。 四逆汤回阳救逆,似乎
成了去日黄花,在今日用的真的不多,如果还有些人把四
逆汤哪来随意使用的,随意把人定为阳虚的,不得不应该
反省。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加强,本方在急病的领域用的
越来越少。所以希望大家好好研究什么才是四逆汤。
下面是一个乱用阳虚的例子。 杨老师:您好!小儿 7
岁半,较胖。平时体质较差,上楼气喘较累,有咽炎、扁
桃体炎,经常吭喀清嗓,易感冒发烧,前期感冒时主要采
用西医滴注抗菌素、抗病毒药、退烧药、地塞米松等对症
治疗。自今年初,改用中医治疗,体质有所好转,感冒次
数减少。有过敏性鼻炎史 3~4 年,每天打喷嚏 10~30
个,大部时间晨起打喷嚏 10 个左右,平常打喷嚏时流清
涕,喷嚏过后鼻子就畅通。观察舌头前部中间有一竖向裂
纹(约有半年),舌质红(两年来一直如此)。 2008 年
7 月在李可门下治疗,方为: 医一方:附子 45g 生白
术 45g 干姜 30g 炙甘草 30g 细辛 20g 生麻黄 18 g 蝉
蜕 18 g 茯苓 45 g 地龙 20 g 辛夷花 30 g 清半夏 25 g 桂
枝 30 g 白芍 30 g 五味子 18 g 生黄芪 60 g 生麦芽 30
g。10 剂未见效果。 医二方:桂枝 25g 赤芍 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