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简要解释下列名词(每词 5 分,共 10分) 1 、东夷文化:在今山东地区存在着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岳石亠化这一考古文化谱系,这一系列地区的居民应当是一个民族,即山东地区的土著民族, 不少学者认为这一系列文化属于东夷文化 2、“五德终始说”:又称"五德转移"。阴阳家代表邹衍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来阐释宇宙演变和历史兴衰,创为"五德终始"之说,影响甚大。后来的挂名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刘向的《洪范五行传论》(梁任公在其《饮冰室文集·阴阳五行说之来历》中谈到阴阳学说之害时曾提到:宜负罪责者三人焉……曰邹衍,曰董仲舒,曰刘向。可见阴阳家其要)等,都是以阴阳五行为思想基干。"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其目的在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但却陷入了历史循环论。 3 、王道:指的就是一种远离邪恶、崇尚公平、以正直无私为原则的政治形态。 4 、元嘉历: 中国南北朝时代的天文学家。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 人。生于东晋海西公太和五年﹐卒于宋文帝元嘉二十四年。他博学多才﹐曾在南北朝时的宋朝任著作佐郎和太子率更令等官职。他继承了舅父徐广四十余年对日月五星的观测记录和研究资料﹐又继续观测研究了四十余年,宋元嘉二十年( 公元 443 年) 创《元嘉历》 5、“后七子”: 是一个比较严密的文学宗派,其形成情况大致如下:约在嘉靖二十七年( 1548 ) ,由进士出身任职于京师的李攀龙、王世贞相结交讨论文学,决定重揭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学复古的“旗鼓”。后二年, 徐中行、梁有誉、宗臣中进士,与李、王结成诗社,遂有“五子”之称。后又增谢榛、吴国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后七子”了 6 、摩崖石刻: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 包括上面提及的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 还有一种特殊的石刻———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狭义的摩崖石刻则专指文字石刻,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 7 、武氏祠: 为汉代祠堂和墓地,位于嘉祥县纸纺镇武宅山村北,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 全石结构, 石刻画像, 内容丰富, 雕制精巧, 取材广泛,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状况, 风土人情, 典章制度, 宗教信仰等。武氏祠汉画像石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碑、汉画像石群。现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 40 余石。 8 、生活习俗:是包含最广的民间习俗,包括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等。 9 、传说:多以人物为中心、以事件为线索,具有比较鲜明的历史性和地域性四、问答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分) 1 、略述齐国、鲁国在建国方略上有何不同? 答:齐国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鲁国采取了“变其俗,革其礼” 2 、你怎样看待《孟子》一书中体现出的民本思想? 答: 孟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主张, 对于发展和巩固新兴的封建制度,实现全国的统一是起了进步推动作用的。他的仁政思想,“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 提倡“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等主张, 在后来封建社会历史上, 对于反对暴政,反对横行暴敛,要重视人民的穿衣吃饭问题,有好的影响。他主张尚贤,重视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