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天降神兵驭麒麟_驭麒麟狗粮
在2007年8月举行的“和平使命-2007”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中国第一代空降战车再度亮相,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空降战车的研制成功和装备部队,标志着我的跃升,也标志着我军空降作战能力的极大提高。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中国空降战车的发展和现状,我们特别专访了该车的总设计师,中者:杜总,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问。在2005年进行的“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中国新型空降战车的首次亮相就吸引了中使命-2007”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更是以精彩的表现赢得了满堂彩,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中国空降战车的总设计师,您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空降战车的发展历程?杜总:中国最初提出研制空降战车的设想可以回溯副上个世纪70年代,1975年提出研制“超轻型坦克”的设想,1977年研制成首辆代号为WZl4l的原型车(详情参看本刊2007年第3期《飞向蓝灭的探索》一文――编者注),1978年底制成第二辆样车,这两辆车分别安装2具“红箭”73反坦克导弹发射架与2门105作战需要开发各种需要的任务模块与车辆平台迅速结合。从综合性能来看,和BMD-2空降战车的机动、防护、火力性能相当。在总体布置方面各有特点,特别是我们采用的发动机是一种成熟的民用发动机,性能和可靠性都比较好。在车辆的体积和外形尺寸方面,都比BMD-2小、轻些,但车内空间比BMD-2大不少。记者:空降战车不同于其他装甲车辆,它的空降过程非常神奇,您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杜总:空降战车的空降过程分为空降前准备、机场机动、装机,空投、落地、系留拆除、自检、启动等几个过程。空降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包括叠伞、准备气囊等。准备工作完成后,空降战车就可以根据作战需要从集结地向机场机动,此时降落伞和气囊基本上处于整装行军状态。到机场再将气囊装成空降状态,为门、窗和炮塔、炮口、观瞄没备等包覆蒙布,装机,系留是空降能够顺利展开的重要前提。伞兵从落地到离开着陆场的时间越短越好,根据使用要求和部队训练水平的不同,这一时间也有所不同。空降后成战斗队形离开着陆场的时间一般不应超过半个小时,以保证行动的突然性。对熟练操作者而言,空降兵到车齐备后,几分钟之内就能够启动车辆,转入行军或作战状态。记者:空降战车着陆时,“舍利夫”空降系统的降落伞和气囊如何解脱?杜总:“舍利夫”空降系统有4把主伞,另外还有牵引伞和引导伞等辅助用伞。伞降系统包括一个牵引钩自动解脱机构,在车辆着地时的某个瞬间。当降落伞的牵引钩上承受的拉力小于一定值的时候,牵引钩能够自动解脱,降落伞飞出,避免风速比较大的情况下发生降落伞把车拖走、拉翻的现象。同时,伞降系统中还设汁了十个防侧翻的锚。“舍利夫”空降系统的缓冲气囊在空降时系留在车体底部,实际上是一组可以折叠,在空中能自然充气、迎风自然张开的口袋,口袋的开口在气囊金属底板上。气囊侧面设计有尼龙拉扣,当气囊内气体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会将尼龙拉扣冲开而从侧面排出。空降过程中空降战车的悬挂系统是收起来的,并要保证能可靠锁定位置,避免在出飞机舱时产生拖挂。当空降落地以后,驾驶员调节战车的可调油气悬挂系统,将行动系统调到正常状态,自动将气囊的系留物撑开。此时,只要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