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沿淮城市群规划.doc

格式:doc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沿淮城市群规划.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沿淮城市群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沿淮城市群协调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安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安徽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沿淮城市群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等,结合沿淮城市群的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第二条本规划是指导沿淮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行动指南和统筹区域内各项建设安排的政策纲领,是制定区域内相关专项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的基本依据。第三条本次规划的沿淮城市群,其范围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市域和六安寿县、霍邱县两县,国土面积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 33% ,2005 年末总人口 3184 万人,占全省的 49% ,是安徽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粮食主产区。其中“两淮一蚌”(淮南、淮北和蚌埠)三市,国土面积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790 万人,是省“十一五”规划中的重点发展地区。第四条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06 -202 0年,有关的重大行动计划安排在近期2006 -2010 年开展。第二章发展定位、目标与策略第五条城市群整体定位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与农产品加工基地;长三角制造业梯度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安徽省重化工主要集聚地。第六条根据各个层次的规划对城市群内各城市提出的要求,结合对城市群内各城市进行的 SWOT 分析及城市竞争力的分析,为促进沿淮城市群整体发展、形成合力,并努力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对各个城市提出相应功能定位要求。城市群整体发展对各个城市提出的功能安排一览表城市功能要求蚌埠沿淮城市群“雁阵”发展格局中北翼、中翼的“领头雁”,沿淮城市群整体经济发展的“引擎”、是服务沿淮城市群整体的金融、贸易、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中心, 沿淮城市群对外交流尤其是与长三角交流的主要窗口,是产业梯度转移中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承接地。淮南沿淮城市群“雁阵”发展格局中南翼的“领头雁”,是沿淮城市群整体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整体发展提供与煤电化相关的保障和技术服务,具有重要的金融、贸易和物流等功能,是长三角梯度转移产业中能源产业、重化工产业的主要承接地,是沿淮城市群与安徽中部交流的“桥头堡”。淮北沿淮城市群“雁阵”发展格局中的北翼增长极,为整体发展提供基本的技术咨询和原材料供应的保障,是长三角和梯度转移产业中能源产业和重化工产业的主要承接地,是沿淮城市群与淮海经济区交流的一个直接窗口。宿州沿淮城市群“雁阵”发展格局北翼的重要支撑点,为整体发展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和原材料,是沿淮城市群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地域之一,是沿淮城市群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保证,也是长三角梯度转移的产业的承接地。亳州沿淮城市群“雁阵”发展格局中翼的重要增长极,为整体发展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和原材料,是沿淮城市群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地域之一,是沿淮城市群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保证,也是长三角梯度转移的产业的承接地。阜阳沿淮城市群“雁阵”发展格局南翼的重要增长极,沿淮城市群对外物资运输的一个主要中转站、物流中心,要为整体发展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和原材料, 是沿淮城市群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地域之一,是沿淮城市群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保证,也是长三角梯度转移的产业的主要承接地六安霍邱和寿县是沿淮城市群中淮河干流上游的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保证,是沿淮城市群农产品和原材料供应的重要基地。第七条城市群发展战略突出选择:产业集群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城市转型战略、环境改造战略、优势竞争战略和人力资本战略。第八条城市群发展总战略目标是:抓住中部崛起机遇期,协同发展、科学发展, 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安徽省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地示范区,建设成为经济“洼地”实现经济隆起的典范,建设成为“弱弱联合、实现共同快速发展”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镇群。整体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在近期内,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4% 左右,201 0 年达到 3500 亿元左右,其中“两淮一蚌”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5% 以上,力争超过 1600 亿元。在远期,预计 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 15000 亿元左右, 其中“两淮一蚌”地区在 2020 年达到 9200 亿元。区域城镇化水平迅速提升。预计近期至 2010 年城镇化水平每年将提高 个百分点,到2010 年,城镇化水平超过 37% 。远期 2010 ~2020 年间,预计每年的城镇化水平可提高 个百分点,期末城镇化水平将达到 48%。第九条城市群发展分解目标目标一:中部地区经济“洼地”的体制和政策改革“试验田”; 目标二:安徽省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 目标三:弱弱联合实现共同快速发展的“样板”; 目标四:经济增长方式成功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标兵”。第十条城市群发展策略上,要消除体制障碍,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