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思修课件.doc

格式:doc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思修课件.doc

上传人:xxj165868 2016/6/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思修课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思修课件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一、教学内容 1 、适应人生新阶段 2 、肩负历史使命 3 、学****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 、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二、教学重点引导新生尽快从各方面来适应大学生活, 依据时代背景、社会舞台确立自己新的成长与发展目标, 找准实现目标的方向和步骤, 成为新时期全面发展大学生。三、教学难点引导大学新生正确认识和把握自我, 把个人立业成才的追求与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尽快进入创造性学****阶段。四、教学设计引导新生思考几个问题,从最深切的感受——导入: ●读大学是为了什么——十几年寒窗苦读,寻找什么样的生存发展空间。●将面临的问题——大学是一个专门教育训练普通人的机构,有可能开发出你巨大潜能, 但也可能平凡; 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 没有包分配, 没有铁饭碗, 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 如何决策, 来把握, 来创造你的未来。●如何去发展——保持优势; 发展特长; 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考研; 考各种证书,关键是你首先要知道自己要什么,以后如何去发展,为自己设计个蓝图。那么现在就必须使自己了解得更多, 努力的方向越明确,你所能要得到的东西才越多。这就是摆在大学新生面前的理想与现实。机会无限, 潜能无限; 选择自由,选择的结果千差万别。作家柳青说过: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 但要紧之处就那么几步, 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什么是大学(中国近现代理解、中国古代理解、西方的理解) 大学究竟大在何处?这涉及到大学是什么、做什么; 涉及到大学教育的本质及其规定性, 涉及到大学的定位与特色的形成。大学不仅仅是体现有形之大、有限之大, 即大学的时空之大、大楼之大、规模之大, 而更应该关注大学的无形之大、无限之大, 即大学的胸怀之大、文化之大、精神之大, 才能使大学真正肩负起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大任。(一)中国近现代的理解一般认为, 我国具有现代意义之大学的产生是以 1893 年创办的武昌“自强学堂”(武汉大学的前身)和 1898 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 为标志, 在此后的大学教育发展历程中, 有许多教育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其心目中的“大学”、大学教育进行了思考、探索与实践, 留下了值得深思和品味的精神食粮。 1、“凡大学皆专门之学, 实验之学”这是近代著名的维新派人物康有为对大学的根本看法。康有为非常重视教育,他与梁启超直接奏请光绪帝, 促成了京师大学堂的设立。康有为理想的大学, 是他在 1902 年著的《大同书》中所描绘的大学图景, 在康有为的心目中, 大学教育是在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的基础之上对学子所进行的专门教育、专业教育, 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艺, 形成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 最终能够就业以自养, 就业以创业。因此, 他特别强调大学的专业教育与实际相结合, 学生要参与实****实验、实践,这样学生毕业时才会成才, 才会有用人单位聘用。康有为的教育主张虽为其理想,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能实现, 但其思想主张反映了大学教育的某些基本规律, 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大学者, 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是蔡元培的大学观。蔡元培认为, 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 不是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成毕业生之资格而已, 不是为学生求得功名利禄、做官发财搭阶梯的。他曾在 1917 年1 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在纪念北京大学成立 25 周年时, 蔡元培把造一所好的图书馆、印出关于世界上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三部丛书作为今后一年重要的工作任务。同时, 他花了许多心力延揽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到北大为师, 在蔡元培心目中, 无论何种学派, 只要持之有故, 言之成理; 无论年资深浅,学历高低, 只要有真才实学; 无论本人政治信仰如何, 都是延聘的对象。因而使北京大学大师云集, 学术研究空气日浓, 学术交流交锋活跃,呈现出各家争鸣、欣欣向荣的景象。由此可见, 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成功改造,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大学的理解, 他的大学观指导了他在北京大学的实践, 没有这种大学观的指导或用其它什么大学观作指导, 北京大学不会有“五·四”时期的辉煌, 也不会有后来的北大精神与北大传统。由此可以说, 有什么样的大学观, 便会有什么样的大学。 3、“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这是梅贻琦( qi) 的大学观。 1931 年“九· 一八”事变后, 梅贻琦回国任清华大学校长, 直至 1948 年。清华大学之为清华大学, 与梅贻琦担任校长, 竭诚为清华服务密不可分。梅贻琦在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就职演说中讲:“一所大学之所以为大学, 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孟子说:‘所谓故国者, 非谓有乔木之谓也, 有世臣之谓也。’我现在可以仿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