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文艺作品的价值观和评价标准
编者按:近年来,一些文学、影视作品在商业运作取得巨大成功的 同时,也引起广泛的社会争议。比如《小时代》,这样一部成本不足5000 万的电影获得了超过8亿的票房,但同时,专业影评人对电影品质的怀疑 和主流媒体对影片表现的拜金主义价值观的批判也不绝于耳。这些针对影 视剧的争议,深刻地折射出不同价值观激烈交锋的社会现实,也充分暴露 出当前文艺作品评价标准的混乱和缺位。本文以《小时代》、《了不起的盖 茨比》等文艺作品为切入点,反思现有文艺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文艺作品的价值观和评价标准问题,是一个非常宏观的题目,涉及的 问题也很复杂。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文艺作品里,价值观在很大 程度上都是在社会关系的层面上运作,并且经由人际情感显现出来的。
从人物情感关系的角度看,《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小时代》有一个 共同特点,就是亲情的缺席。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亲属关系根本没 出现,《小时代》中亲情也是隐而不显。占据一定戏份的有三份亲属关系: 一份是顾源与叶传萍的母子关系,叶传萍在剧中是作为顾源和顾里为了实 现经济自由与恋爱自由而要对抗的“反面角色”的形象出现的,这对母子 只有亲属关系却无亲情;第二份是宫洛和崇光的兄弟关系,这种兄弟关系 在影片大部分时段对于叙事者和观众来说都是未知的;第三份是顾里和顾 延盛的父女关系,电影中顾延盛仅有的几次岀场都极为短暂且面目模糊, 其叙事功能仅仅是以自己的死亡为顾里创造重新赢得友情的契机,为顾里
提供在财经战场上战胜叶传萍的资本。
现代性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以个人主义、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社会 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打破传统社会建立在血缘关系和亲属纽带关系之上 的社会网络和伦理观念。具体到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一个至关重要、影 响深远的口号就是“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而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意识 形态建设则力图以“阶级情”取代“骨肉情”,用无产阶级革命感情去超 越血缘亲情。到改革开放时代,体制转轨、社会转型,造就了社会结构的 分化,也造就了思想界的分化,一代又一代自由竞争的孤独个人被打造了 出来。这些人或主动或被动地投身于现代化的大潮,自然丧失了乡土中国 或传统社会的家族归属感。在这样的存在状态中,爱情和友情成为那些虽 然自由却很孤独的“原子化”个人建立人际关系的最重要领域,也是获取 情感慰藉或引发情感纠葛的最主要来源。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小时 代》中,爱情与友情正是其情节推进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情感驱动力。
先说“爱情”。在商业电影的发展史上,美国好莱坞生产出的最成功、 最著名的爱情电影当属《泰坦尼克号》。那是一个经典的浪漫主义爱情神 话:一位来自上流社会的名副其实的“白富美”一一露丝,跨越阶级鸿沟, 与一位来自底层社会的穷小子一一在现实社交网络上很多人称呼杰克为 “属丝”—相爱。但《泰坦尼克号》的意识形态魔术在于,泰坦尼克号 那艘巨轮在上岸前沉没了,杰克和露丝的爱情在开始“柴米油盐”的日常 生活之前就终结了,那段打破阶级壁垒、跨越阶级藩篱的爱情神话的纯洁 性近乎完美地得到了保存。它是一朵“朝得真爱、夕死可矣”的绝美昙花, 却永远不需要去面对、不需要去接受“忍耐”、“忠诚”的考验。
当年岀演《泰坦尼克号》男主角杰克的演员,与饰演2013年版《了 不起的盖茨比》男主角盖茨比的演员是同一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因而,在社交网络上,许多敏感的影迷试图在这两部影片之间建立某种关 联。除了感叹莱昂纳多的容貌变化之外,一个被广泛转发的追问可以大致 概括这些影迷的思路:“如果杰克当年上岸,会不会成为另一个盖茨比? ”
这一追问敏锐地感知到了那座冰山、那场海难在意识形态缝合术中的 关键位置,指认出那个超越上流社会与底层社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鸿 沟的纯真爱情,在资本主义社会所要面对和必须克服的真正敌人——并非 来自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家长反对、情敌攻击,而是更为结构性的、社会 性的挑战,那就是:如果海难没有发生,没有惨烈到会致杰克于死地;如 果杰克与露丝都能活着登陆纽约、在这片允诺“美国梦”的新大陆徐徐展 开未来——“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那么他们就将要面对真正 的考验:世俗的日常生活与沉重的经济压力。
所以,“如果杰克当年上岸,会不会成为另一个盖茨比? ”这种追问 的潜台词就是:一方面,杰克在短暂地实现爱情的“逆袭”之后,需要进 一步完成经济上的“逆袭”,也就是说只有“成为另一个盖茨比”才能为 爱情的天长地久提供坚实的保障;另一方面,即便杰克成了盖茨比,也不 一定就能确保爱情的地久天长。因为还有一个必须满足的前提条件,那就 是在浪漫爱情的感召下背叛了所属阶级的露丝,在离开泰坦尼克号那样一 个特殊的空间,进入到纽约那种资本主义大都会之后,能否一如既往地保 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