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docx

上传人:glfsnxh 2021/7/2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梁老师
  《追寻生命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E?弗兰克尔是精神医学家、心理医生、犹太人,二战时期被投入奥斯维辛集中营。出狱后他根据狱中经历,总结出一套意义疗法,用于治愈神经官能症,效果很好。这本书就由这两部分组成:狱中的劫难和意义疗法介绍。
  读这本书缘于吴伯凡的推荐,在我眼中吴伯凡属于博古通今、世事洞明的大家。他每年要读三四遍的书,自然地引起了我的兴趣。
  只是读到现在仍然不知道吴伯凡为什么如此钟爱这本书,但某些事还是触发了一些我的感悟:
  一:作者没有用大量笔墨放在奥斯维辛的酷刑、苛责及死亡,而是通过几个事例说明了狱中生活的残酷与磨难。
  狱中经常进行的“换营”,病弱及无力工作的俘虏被淘汰送往煤气间或火葬场,淘汰的方法是全体俘虏群殴或分队格斗,想想都觉得血腥;俘虏没有名字,只有编号,这编号就刺在皮肤上,或绣在衣裤上,在换营队伍即将离去时,如果有可能,每个人都会尽可能想办法弄到另一个“号码”来代替他加入换营行列。按照作者的描述,这些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之前基本都是社会精英,道德感很高的人。在这屠宰场一样的集中营里,人被剥夺了尊严,道德就成为最没用的东西,每个人想的是自己或朋友尽可能活下去,为此不惜采取各种卑鄙的手段。
  文明的行为只会发生在文明的社会,文明的社会会催生文明的行为,惟愿世界越来越美好。
  二.什么样的人能活着走出集中营呢?
  作者说他们中的精英都没能挺过奥斯维辛的磨难。活下来的是三类人:
  第一类就是“酷覇”们。一般来说,这些人是俘虏中最残暴的人,由纳粹警卫挑选出来或者他们毛遂自荐,他们的个性恰恰适合担当这酷虐的角色。如果工作不力,他们还会被刷下来,因此他们格外卖力,打起人来,比纳粹警卫还狠。因效忠纳粹,他们在狱中的待遇格外好,成为俘虏们羡慕的对象,只是不知道出狱后这些人境况如何。记得几年前看过《朗读者》,女主角因做过纳粹看守而受审,估计“酷覇”们后来的日子并不好过。人真的不能为了一时一事的好处,做丧尽天良的事情。
  第二类存活下来的人是那些为了生存毫无顾忌,或偷或抢,甚至不惜出卖朋友以自保的俘虏,因为唯如此才能活下来。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那些劫后余生的人都不愿意谈论狱中的经历,因为不堪回首,因为再也不能接受过去的自己,没有那段经历的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就连这本书的作者最初也想匿名出版的,但考虑到真实性才是其最大的价值,作者才鼓起勇气,公开陈述他的信念。
  第三类人是像作者一样,尽快认清现实,适应环境而侥幸生存下来的人,如作者所言,带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为了让纳粹和酷覇相信自己能做苦工而不会被送往煤气间,他每天用玻璃刮脸,腰杆挺直,以使自己看起来气色良好,完全能胜任工作;作者还利用自己心理医生的特长帮助酷覇,分析他在爱情和婚姻上的难题,提出治疗建议,以此博得酷覇的关照,躲过了几次被送往煤气间的厄运;就餐时还能得到豌豆汤,得以度过了黑暗无光、忍饥挨饿的日子。
  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即使在夹缝中,仍能攻破缝隙,露头喘息,找到自己的天空。
  三.人的适应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
  被投入奥斯维辛的犹太人,入狱前大多生活水平较高,从他们入狱后被收缴的饰物就可以看出来。入狱后,最初的反应是震惊,等他们一步步被剥夺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