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对联之_ 无情对所谓的无情对又名羊角对,是晚清士大夫中兴起的一种文字游戏。它的特征是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还规定即兴属对, 不能拖时间; 比如上联: 三星白兰地。下联: 五月黄梅天。其中字字相对,而且上联指天气,下联指酒名,互不相干,是无情对的典范。相传,为清代张之洞所创。这种对联形式,出句和对句各自成章, 通过别解才能上下呼应。一天, 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 以当时人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 张对之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以“萧何三策定安刘”。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 “寻”、“点”、“策”皆转义为动词; “休”“不”、“定”皆虚字;“纵”、“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尤其是张之洞的对句, 以土语对诗句, 更是不拘一格。无情对必须有三个要点。一:逐字相对; 二: 上下必须具备极强的歧义效果, 以能让人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为标准; 三:大量采用借对法。第一要点如上所言,而象: 上联:欲解牢愁唯纵酒; 下联:兴观群怨不如诗。此联虽然历来被视为无情对, 但我认为是一个意境联, 其中解对观都是六十四卦卦名, 牢中带牛, 群中带羊, 牛羊相对, 这些都是采用了借对法, 它在语气、结构上呈联结关系, 是属于流水对, 不具备歧义关系, 不具备第二要点, 所以不能算是一个无情对, 只是一个使用借对法的意境联。如杜甫《巫峽敝庐奉赠侍御四舅》“行李淹吾舅, 诛茅问老翁”, 中的“行李”的“李”並不是桃李的“李”, 但是诗人借用桃李的“李”的意义来与“茅”字作对仗, “行”也借用了“行走”的意义来和“诛”对仗。又如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來稀”, 古代八尺为寻, 两寻为常, 所以借来对数目字“七十”。这些都是对仗中局部使用借对法, 而不能因此便以此联为无情对。而一些流传比较广的‘无情对’如: 上联:雄黄酒; 下联:牡丹烟。此联是从古对: 雄黄阵( 京剧目); 牡丹亭( 书名) 演变出来的; 但我也认为不当列入无情对, 因为他修改的歧义不强, 上下呈联结关系了, 修改的效果很好, 烟对酒的对仗比阵对亭工整多了, 但一改歧义效果弱了,所以更接近于短语对或嵌名对; 而第三要点是无情对的一个特色,每个无情对一般都应该具备。如: 上联:三星白兰地; 下联:五月黄梅天; 其中星在对联中是等级单位, 属于量词, 对月则采用了他同时是天文名词的异意; 白兰地在对联中是译名, 应属于拟声词, 对黄梅天是分别采用了颜色、花卉、天文地理名词的异意来对仗,都是属于借对法。无情对选辑: 欲解牢愁唯纵酒兴观群怨不如诗有酒不妨邀明月无钱哪得食云吞避暑最宜深竹院伤寒莫妙小柴胡五风十雨梅黄节二水三山李白诗春眠未觉花心动夏礼能言杞足征木已半枯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怕热最宜穿短裤论功还欲请长缨白日放歌须纵酒黑灯跳舞好揩油上联:伊索古籍; 下联:彼得前书。上联:观音。下联:流火。上联:花心。下联:李耳。此联上联为一俗语,下联为老子的原名。上联:动武。下联:挪威。上联为一常用语,下联为一国名。上联:锤子。下联:干爹。上联为一物品,下联为一人称。上联:青稞。下联:丹麦。上联为一植物名,下联为一国名。上联:小丑。下联:中午。上联:汉子。下联:唐寅。下联为【明】才子唐伯虎之名。上联:推拿。下联:拖把。“推”与“拖”,“拿”与“把”均动词相对。上联:回信; 下联:汉书。“回”对“汉”民族名相对,“信”对“书”, 上联为常用词, 下联为古籍。上联:出纳; 下联:开关。上联:对联; 下联:统计。上联:红拂女; 下联:白头翁。上联:花露水; 下联:龙卷风。下联:云吞面。上联:仙人掌; 下联:凡士林。上联:传宗接代靠伟哥; 下联:达情送意凭伊妹。上联:长短句; 下联:直勾拳。下联:金银花。下联:名利场。下联:日月潭。下联:高低杠。上联:独角戏。下联:万人迷。上联:唐三彩; 下联:清一色。上联为古工艺,下联为麻将番目。“唐”对“清”朝代名相对。上联:黄山谷。下联:白水滩。上联为北宋诗人,下联为京剧折子戏。上联:黑天鹅。下联:白日鼠。上联:喂金鱼。下联:啄木鸟。下联:钓金龟。《钓金龟》:京剧名。上联:牛僧儒。下联:马道婆。牛僧儒乃唐代人物,马道婆为《红楼梦》人名。上联:高心夔。下联:矮脚虎。此联为【清】咸丰吴县知县高心夔举行童试, 有人学赞礼高喊:“高心夔。”一个童生应声:“何不对《水浒》中的矮脚虎。”高心夔听了不但不生气,还连声赞好。上联:陶然亭。下联:张之洞。此联为【清】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 命以亭名作无情对, 工部侍郎李文田则说: “若要无情,非阁下姓名莫属。”对仗十分工整。上联:摇钱树。下联:打金枝。上联为一俗语;下联为一戏曲名。上联: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