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凡尔登战役
作战地点:法国凡尔登
参战双方:法国 VS德国
作战时间:1916年2月21日——12月19日
战争结果:法军胜利
伤亡人数: ,
1
历史背景
1914年德国没有能取得迅速胜利,欧洲战场在西线形成胶着状态的战壕战,交战双方谁都不能前进一步。
1915年,德国的几次进攻努力都没有能够奏效。德国将军冯·法金汉认为如果对法国加强打击,迫使法军投入所有兵力,会使法国因消耗而亡。
德国在经过了两年的消耗战之后,为打破僵持局面,于1916年初发动了凡尔登战役
2
作战地点的选择
凡尔登是法国东北部的一座小城市,是德国通往巴黎的主要交通要道,有“巴黎钥匙”之称。
凡尔登是英法军队战线的突出部,它像一颗伸出的利牙,对深入法国北部的德军侧翼形成严重威胁,德、法在这里曾有过多次交手,但德军皆未能夺取要塞。如果此次德军能一举夺取凡尔登,必将沉重打击法军士气。
占领了凡尔登,也就打通了德军迈向巴黎的通道,占领了巴黎,法国就不攻自灭了,剩下的英、俄两军就不足为惧了。
3
兵力部署
德国
其部署是:第7、第18、第3军(6个半师,879门火炮、202门迫击炮)在孔桑瓦至奥恩河15公里宽正面上实施主要突击,第5军掩护其左翼;第15军在奥恩河以南6公里处实施辅助突击,第6军在默兹河西岸采取牵制行动。在主突方向上,德军步兵比法军步兵多两倍,。为达成战役突然性,德军于同年1月在西线实施一系列佯动。
4
兵力部署
法国
法军凡尔登筑垒地域横跨默兹河两岸,正面宽112公里,纵深15~18公里;有四道防御阵地,前三道为野战防御阵地,第4道是由要塞永备工事和两个筑垒地带构成的坚固阵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法第3集团军(辖11个师,630余门火炮,;后增至69个师,约占法军总兵力的2/3)5个师防守凡尔登以北地区,3个师防守凡尔登以东和东南地区,另3个师作为预备队配置在凡尔登以南默兹河西岸地区。
5
战争经过
按照“炮兵摧垮,步兵占领”的方式,德军于2月21日 7时15分开始炮火准备,至16时45分步兵出动。法军在对方猛烈的炮火下伤亡惨重,当天第一道阵地即失守。在五天当中,德军前进5公里,并占领法军第3道阵地上的重要支撑点杜奥蒙堡。
从3月6日起,德军把进攻范围扩展到马斯河西岸,企图解除西岸法军炮兵的威胁,并从西面包围凡尔登;同时,在河东也加强了对法军阵地右翼的进攻。但在法军顽强抗击下,进展不大。
6
4、5月间,德军继续在两个方向上进攻,重点是河西,法军不断实施反击,每个阵地都反复争夺,双方伤亡很大。6月上旬,经7天激战,法军右翼的沃堡被德军攻占。6月下旬和7月初,法军在关系到凡尔登安危的苏维耶及其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