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鸡减蛋综合征(EDS.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鸡减蛋综合征(EDS.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鸡减蛋综合征(EDS.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鸡减蛋综合征(EDS 鸡减蛋综合征(EggDropSyndrome-1976 , EDS-76) 是一种由腺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 其主要特徵是产蛋量骤然下降, 蛋壳异常, 蛋体畸形, 蛋质低劣。鸡减蛋综合征(EDS-76) 最早是由 VanEck 於 1976 年首先报导该病在荷兰发生, 1977 年分离到 EDS-76 病原体( 病毒)。该病可使鸡群产蛋率下降 10~50 %,蛋的破损率可达 38~40 % (Darbyshire,1980) , 无壳蛋, 软壳蛋达 15%, 给养鸡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被列入鸡四大病毒性传染病之一。因此, 世界各国对此极为重视。随着我国从国外引种频繁, 近几年也被发现并引起高度重视的 EDS-76 新病,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①一、病原学① 1. 病毒形态特徵:① EDS-76 的病原是腺病毒属无囊膜的双股 DNA 病毒, 其粒子大小为 76~80nm ,病毒颗粒呈正二十面体,衣壳有 12 个顶, 30 个棱, 252 个壳微粒。其中 240 个六聚体, 12 个五聚体分别位於二十面体顶角上( 电子显微镜下的超微结构)。衣壳的结构, 壳微粒的数量等均具有典型的腺病毒特徵。病毒 DNA 的分子量为 × 106 道尔顿, 这明显的小於鸡腺病毒代表毒株鸡胚致死孤儿病毒(CELO) 的分子量 × 106 道尔顿, 与哺乳动物的腺病毒相近。① 2. 病毒免疫学及血清学特点: ① EDS-76 病毒於经口接种後 7 天可在血清中检出 HI 抗体, 14~21 天後 HI 抗体达到高峰, HI 滴度在 1: 1280-1 : 2560 之间, 30 天後开始下降,但一直都能检测出 HI 抗体。 AGP 试验抗体可在经口感染後 6~9 天检出, 15 天後开始下降。 VN 抗体可在接种後 6 天时检出。 ELISA 抗体在接种後 6~7 天可以检出。 EDS-76 病毒含有红细胞凝集素, 能凝集鸡、鸭、鹅的红细胞。而其它禽腺病毒主要是凝集哺乳动的红细胞,这与 EDS-76 病毒不同。① 3. 病毒的理化特性: ① EDS-76 病毒有抗醚类的能力,在 50℃条件下,对***、***仿不敏感。对不同范围的 pH 值性质稳定,即抗 pH 范围较广,如在 pH值为 3~10 的环境中能存活。加热 56℃可存活 3 小时, 60℃加热 30 分钟丧失致病力, 70℃加热 20 分钟则完全消灭,在室温条件下至少存活 6 个月以上。 %甲醛 24 小时, %甲醛 48 小时可使病毒完全消灭。① 4. 病毒的生存特性: ① EDS-76 病毒能在鸭肾细胞、鸭胚成纤维细胞、鸡胚肝细胞、鸡肾细胞和鹅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且增殖良好; 在雏鸡肝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火鸡细胞上生长不良; 在哺乳动物细胞上不能生长。接种在 7~10 日龄鸭胚中生长良好,并可使鸭胚致死, 其尿囊液具有非常高的血凝滴度, 可达 218 ; 而接种在 5~7 日龄鸡胚卵黄囊中, 可使胚体萎缩, 孵出率降低。① -76 毒株分离: ①自 1976 年 VanEck 在荷兰发现 EDS-76 , 1977 年分离出病毒以来, 各国相继陆续分离出了 EDS-76 病毒株: (1)1978 年 在北爱尔兰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