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本科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环境治理研究本科毕业论文
环境治理研究本科毕业论文篇一 《 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方向研究 》
摘要:生态环境保护是我们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所需重视的问题,然而,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愈发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京津冀地区已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人与自然关系最紧张、资源环境超载矛盾最为尖锐的区域。本文从京津冀生态环境的现状出发,对其生态困局的成因进行反思,探索出京津冀地区在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时所应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京津冀;生态困局;现状;成因;方向
为使京津冀地区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适应,20XX年4月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改善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以及对我们国家的产业布局和能源结构进行优化,转移非首都功能,实现京津冀协同治理环境一体化。
一、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困局
(一)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
京津冀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由于不注重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然资源被过度的使用,造成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主要体现在:京津冀地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明显不足,京津冀地区成为了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地方;城镇化的发展导致地区矛盾进一步加深,京津冀地区存在明显的异地城镇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人口由河北的落后城市涌向京津地区,使京津两地的环境承载力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不合理的产业转移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比如,20XX年出现的雾霾现象就是由于把重工业转移到河北地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不能单纯的利用产业协作发展把污染源转移,只让北京一片天空蓝,应该让京津冀区域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困局原因
随着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京津冀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但由于京津冀三地的污染源及环境污染情况的不同,在联合治理区域环境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限制,因此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主要的原因有:
,城乡分割和部门分割严重环境、资源、生态和产业间有着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而仍存在依据行业、产业管理自然资源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产业、环境和资源管理之间的协调。具体而言,资源过度开发的现象较严重,不利于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资源管理与产业管理之间的协调较差同时,由于资源管理上属地管理与部门管理尚未理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政府资源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而面对京津冀跨区域的资源管理问题,更是难上加难。
、张家口从西、北方向环绕京津,形成了天然的防风固沙屏障,三地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完整的自然单元,一旦河北地区遭受严重的环境污染,势必会造成京津两地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如今京津冀地方政府间尚未建立起统一的协同机制时,各政府的生态治理仍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
、企业、政府具有依赖性我们国家没有对生态环境实行产权管理,它是属于公共所有的,这会造成公民对环境保护没有责任感。同时地方政府如果为治理环境投入高成本,而国家又没有相应的补偿机制去激励企业和政府,则导致收益与成本的不对称性,政府对环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