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师如何观察和评价幼儿
——蒋萌
艾毅幼儿园和风路校园
1
前言
一、观察是什么?
二、为什么观察?
三、观察之前做什么准备?
四、如何进行具体的观察?
五、观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一)教师如何观察幼儿
前言
观察是最常被提到、使用频率最多的词语之一,同时也是我们教师在工作中最常进行的一项活动。我们总是提到观察幼儿,研究幼儿,做幼儿的观察者,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却经常因为不会观察,不知道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而陷于苦恼之中,而所谓的观察到底什么?怎样才能够像科学家一样,科学、有效的观察、指导幼儿呢?具体我们又当如何去做?在这里,我想结合一些工作中的实例来阐述,以期待与大家共同讨论这些问题,力求寻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一起掌握最有效的观察的方法。
一、观察是什么?
想要知道答案,首先要从观察的定义开始思考。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看到这里有人会说了,观察 ,不就是看么?哪有那么复杂!如果您这样认为,您就错了,通常意义上的“看”,仅仅是利用视觉进行的活动,而我们专业所谓的“观察”,它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并且是持久的。将观察的概念确定后,我们才能够真正的步入 “观察”,并体会观察所带给我们的思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是一个"辅导者"而不是"教导者",这一点非常重要.教师应该随时观察孩子的行为.以不带成人偏见的眼光看待孩子.在儿童摆弄和操作物体时,教师主要应了解儿童的自由表现,观察儿童对教具材料的兴趣及兴趣持续的时间.同时要注意他的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观察目的就是了解孩子的发展和需要,然后以此提供适宜的环境。
二、为什么观察?
界定观察的含义后,我们能够知道什么样的活动才能称之为真正的观察,接下来我们要知道观察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观察的目标:提示教师如何改善或调整教育环境 让教师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 帮助教师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 指导教师设计幼儿的发展目标 提醒教师关注超常幼儿的发展需要 明确观察的目标后,我们还要考虑在这之前,我们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三、观察之前做什么准备?
想要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观察活动,首先我们要“了解”,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教具,了解被观察对象,针对这三点的了解,是进行良好观察的前提。那么,我们现在就逐一地进行分析如何了解以上三点。
三、观察之前做什么准备?
我们都知道,要了解幼儿年龄特点的时候,要从年龄,心理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如:幼儿三岁,是三岁一个月还是三岁十个月呢,幼儿刚刚入园还是入园已经两个月呢,我们通常会忽略这些小的问题,而针对越小的孩子来讲,短暂的时间区别对他们来说意义和发展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掌握及了解应更加细致。
三、观察之前做什么准备?
,探寻能够通过教具发展幼儿哪些能力
我们提倡通过有准备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自主地进行学习。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孩子们在与教具的操作过程中得到某一方面的进步或者发展,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观察幼儿是如何与教具产生作用的,并思考幼儿动作表象的背后说明幼儿有怎样的想法、发展状况及心理需求。在这之前,我们就必须对每一项教具进行深入地了解。
三、观察之前做什么准备?
通过以上的两点了解后,我们自然而然的会考虑,它更适合那个年龄段的幼儿呢?这就是我们需要了解的第三点。通常,我们所说的年龄段是按照“年龄”的标尺进行划分的,比如大中小班,或者上下学期,或者三岁几个月,6岁几个月,然而,我们同时应做到了解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有的班级,年龄相同,而思维发展进度不同,那么两个班配置的教具,难度上也应有所差别,这就是我们在工作中不应忽略却又经常忽略的方面,希望以后在考虑年龄的同时能够更加注重幼儿本身发展的特点,适宜进行教具的投放和设置。
四、如何进行具体的观察?
下面我们就具体阐述一下观察的方法,通常,我们会以观察记录的方式反映我们的观察结果,在这里,我们就以这样的形式为例,介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怎样有效的观察,并将教师的观察完整地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