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论医疗纠纷民事诉讼的若干问题.docx

格式:docx   大小:6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医疗纠纷民事诉讼的若干问题.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1/9/5 文件大小: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医疗纠纷民事诉讼的若干问题.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医疗纠纷民事诉讼的若干问题
 
   
 
 
 
 
 
 
 
     
 
 
 
 
 
吕智宇
摘 要: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医疗损害和责任事故,也存在医院管理失误和医患沟通不良所引起的。相关研究的数据表明,绝大部分的医疗纠纷是通过双方协商得到解决的,其次是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在现实过程中,司法程序解决医疗纠纷是一个相当较复杂的过程,往往伴随着高昂的司法成本。基于此,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相关讨论。
关键词:医疗纠纷;民事诉讼;问题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3-0199-01
单就司法程序来说,因医疗纠纷产生的民事诉讼和普通民事诉讼并无二致。但由于种种其他原因造成了案件司法程序成本过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间成本大
目前,通过民事诉讼解决的医疗纠纷主要是集中在由医疗损害造成的案件上,相关研究数据表明该类诉讼平均结案时间是331天。从时间上看,从立案开始普通诉讼周期为6个月,简易程序审理需3个月。很多医疗纠纷诉讼需要司法鉴定,又需30个工作日。所以,民事诉讼解决医疗纠纷的最快也在120天以上。
二、由法律“二元化”交叉造成的浪费
这里的“二元化”主要是指由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两部法律条文中对于医疗损害鉴定的法律判断标准和侵权补偿标准上的二元化。现实情况中,就是由医学会鉴定和法医学鉴定的并存合法“双轨制”鉴定模式所造成的法律适用条文上的混乱。一直以来,由医学会组织专家进行的医疗事故鉴定,即所谓“老子鉴定儿子”的模式,一直饱受法学界争议。而且两者并行的鉴定制度又造成了“多头鉴定和重复鉴定”,还易造成鉴定结果缺乏公正性的问题。这也造成了诉讼双方的新争议和抗辩内容,不但造成了鉴定重复,更延长了整个审理周期。
三、诉讼门槛过低
这是由“举证责任倒置”这一问题造成的,从平衡医患双方司法公平的角度上看,这一举措的确有效地解决了患者一方举证难的问题系。但是,直接将医疗责任的因果关系要件举证义务倒置给医方在显示情况中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司法举证难度下降了,医疗纠纷诉讼的门槛降低了就容易出现滥诉的情况,不但造成司法资源浪费,还延长了法院对其他医疗案件的审理排期。
四、庭审环节效果有限
首先,由于现代医学的专业化过高,行业特殊性过强,所以法官往往对庭审过程中所涉及的医学知识缺乏一定的认识,从而限于局限性认知的境地。其次,由于案件双方对医疗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而医学会鉴定机构往往又和医院是同一方,所以进入质证环节时,患方往往因处于不利地位而全力收集证据材料,再加上院方对诊治信息的掌握不对等,容易造成控方证据不被重视甚至不采用,更不利于患方接受法院仲裁结果,从而造成上诉、重审乃至上访等各种情况。
五、社会成本高昂
首先,按我国目前司法的解释,某些法律条文的意义是用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