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让小学生写好作文的六个诀窍
如何让学生乐于写作文,乐于表达自己眼见、心想的活生生的生活呢?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方法进行教学。
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材料
一些学生因阅读量小,知识面窄,写作时缺乏材料,往往写作文时会出现“假”、“空”、“抄”现象。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
2. 朗读背诵,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3. 扩展阅读领域,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语文分数,急功近利,给孩子买了许多的“优秀作文选”和提高写作能力一类的书,让他们“比着葫芦画瓢”。但我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可取。这不是说作文选一类的书没用,决不能将这个视作提高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更不能视为唯一途径。应该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4. 让有情有趣的生活成为作文素材
(1)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帮助他们积累有情有趣的素材。生活是五彩斑澜的,童年的生活更是让无数人回味无穷。可为什么孩子们大多“怕作文、烦作文,看见作文就头疼”,总是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呢?根本的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的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还没有材料积累的意识和习惯。就拿家庭生活来说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在家庭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多少有情有趣的事情呀,可是正因为这些事情为孩子们“太熟悉”,他们反而觉得没什么可写,没什么要写的。教师如果能引导孩子在与亲人的交往过程中,真诚地关注家庭的变化,观察亲人细小的动作表情及简单的话语,于细微处见真情,用心去体验那种浓浓的亲情,学生就一定能从中发现许多有情有趣的生活片断,积累下来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我曾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家庭一天的生活,特别是家庭生活中的细节,并让学生仔细地记好观察笔记,当他们以审视的目光来看待生活的时候,果然就有了许多新的发现。
(2)积极创造有情有趣的生活,为学生提供有情有趣的作文素材。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每天里学生在校的时间6-8小时,如果孩子在这些时间里只是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