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文档名称:

水稻栽培学-水稻6水稻栽培方式与技术体制.ppt

格式:ppt   大小:12,100KB   页数:5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稻栽培学-水稻6水稻栽培方式与技术体制.ppt

上传人:SSL2021 2021/9/8 文件大小:11.8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稻栽培学-水稻6水稻栽培方式与技术体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水稻栽培学-水稻6水稻栽培方式与技术体制
㈠ 抛秧技术的优势
   、省力、争季节。水稻的抛栽效率比手工栽插提高6~8倍,同时还因抛栽速度快,确保适时插秧,到达争季节、不误农时。
   、省水、省秧田。与常规育秧相比,抛秧育苗成秧率高,抛栽后分蘖多。杂交稻一般可省种7~15㎏/hm2,常规稻省种30~45㎏/hm2,采用塑料软盘育秧,本田与秧田比可达45~50,,节约秧田用水的50%~80%。
   、增收。水稻抛秧与旱育秧等技术及相应配套措施结合,可充分发挥其产量形成优势,到达增产增收的效果。全国各地的实践证明,水稻抛秧栽培可增产5%~10﹪,增加效益10%~15﹪。
   。水稻抛秧育苗用地少而集中,且育秧时间短,苗龄小,有利于连片集中育秧与商品化供秧,实现水稻生产的集约经营,并向社会化效劳方向开展。
㈡ 抛秧稻的生育特点
  
   生产上常用的蜂窝式薄型压塑软盘育秧,简称软盘秧。由于受蜂窝式钵体小的限制,秧苗生长与常规育秧的秧苗相比,其叶龄进程稍缓,秧苗高度一般比常规育秧小,单株绿叶数和茎基宽较小;根的生长呈卷团状,单株总根数比常规秧苗少,但均为白根且无黄、褐、黑根,根系活力高,一旦抛入大田,即迅速扎根;软盘秧分蘖较少,但分蘖节位较低,从第一节位起即可发生分蘖。总体上,同龄软盘秧的素质略低于常规育秧,但白根多,并有完整根系进入大田,这为抛栽后迅速生长奠定了良好的根底。
抛秧用苗的播种

  抛秧苗在田间分布有3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秧苗带土且秧根入土较浅,通常不超过2cm;二是空中抛撒,秧苗均匀的水平分布无规那么,呈满天星状;三是抛栽秧苗的姿态为直、斜、平多样化。由此也决定了抛秧水稻的生育特点主要有:①分蘖多。②叶面积大。③根系兴旺。
㈢ 抛秧配套栽培技术
   经过近20年的研究与示范,我国已形成适应不同生态条件和栽培制度的多种抛秧育秧技术,如塑料软盘育秧、无盘旱育秧、种子包衣育秧等,使抛秧育秧技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中应用最广的是塑料软盘泥浆湿润育秧,其技术环节主要有选择无石砾、杂草、残茬肥田做秧田;在秧盘孔内先配方施用基肥,而后用拌匀细土(或泥浆)装于秧盘孔内,再落谷覆土或塌谷;;水浆管理可因地制宜选用旱育或湿润育秧方式;加强病虫草防治。
为提高抛栽质量,发挥其早发优势,首先必须在施足基肥根底上,创造一个田面平整干净,土层上糊下松,水层较浅的大田环境。其次,根据当地气候、土质、秧龄、前作腾茬时间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抛栽期。同时依品种、秧龄、地力等确定适宜的抛栽密度,抛栽时应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尽量抛高抛匀,抛栽后作适当整理,匀密补稀,并清理出作业空行。
抛后3~5天采取湿润灌溉,坚持阴天或无雨夜间露田,晴天午间以薄水层护苗,风雨前做好“平水缺〞,及时排水防漂秧。立苗后浅水促分蘖,当茎蘖数到达预期穗数80﹪时开始搁田,并在作业空行中开挖排水沟,以屡次轻搁为主控制无效生长。搁田土壤沉实后到灌浆结束以硬板湿润灌溉为主,以延缓根系衰老,提高结实率、粒重和抗倒性。
    在有机肥与无机肥并用、N、P、K协调的根底上,首先根据目标产量的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供给量及肥料利用率确定合理的总施肥量,其次由于抛秧稻返青期短,分蘖早发快长,够苗早,顶峰苗易偏高,成穗率低,后期易倒伏的特性,适当减少基蘖肥,相应增加穗肥用量,一般基肥占40﹪,分蘖肥为20﹪,穗肥为40﹪。
    针对抛秧群体偏大的特点,应及时防治稻蓟马、螟虫、飞虱、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在防除草害上,由于抛栽时苗体小,又以湿润灌溉为主,易滋生杂草,更应重视化学药剂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