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 课本第 4 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概念; 2 .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知道 1米=100 厘米; 3 、能用米尺测量比较长额物体,能比较准确地估计物体的长度。过程与方法;1、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2 、学生能在学习中知道米这个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乐意学习数学知识。教学重点: 掌握 1 米的实际长度。教学难点: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 1 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 1 根较长的绳子, 1 米的卷尺, 刻度尺。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1 .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 .用两个手指比一比 1 厘米有多长? 2 厘米呢? 10 厘米呢? 3 .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用米量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 “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 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一) 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 观察这把米尺, 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 ( 10 厘米, 也就是说米尺以 10 厘米为单位) 2 .观察自己的 1 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 .那么 1 米到底有多长呢? (1 )用直尺在黑板上画 1 米长的线段。(2 )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 1 米。(3 )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 1 米。(4 )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 1 米。(5 )用米尺量 1 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 .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 2 米长、 3 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