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镜中洪江
当年七省通衢的商业重镇湖南洪江古商城因其独特的历史遗存,吸引了众多摄影家及摄影爱好者前往拍摄。以老街古巷为题材的摄影作品历来很多,但大多千“片”一律。去过洪江几次后,我总感觉拍出来的片子缺乏创新,自己只不过是将别人拍摄过的东西又记录了一遍。2008年3月,当我再次来到洪江,跟当地影友们聊起拍摄老街古巷时,“如何寻找新的角度?”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当途经一家玻璃店,无意中瞥见镜子映射的影像时,我的脑子倏地涌出一个念头:在镜子里头看老街古巷会是什么样子?透过镜子的折射反映出的物象与普通的视角会有何差异?是否可以表达我对老墙的理解?
怀着一连串的假设和莫名的兴奋,我当即在玻璃店买了一块长150厘米,宽80厘米(这个尺寸方便模特搬运)的镜子,由随行的模特端着,在根据构想选择一个又一个适当的场景后,将古墙映入镜子里。镜里镜外的斑驳老墙,通过不同的角度交相辉映。为了不使来来往往的游人以及拍摄者本人映入镜中,镜子、模特和拍摄者必须不断地调整角度,稍有不慎便影响效果,镜子在模特手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模特越累,人物的表情也越发紧张。加上古巷窄,摄影者与被摄体有效距离很短,只能够运用镜头的广角端来进行拍摄。 但多重视角的玻璃世界里,光影的错综交替和几度空间的变幻,使老墙变得更加厚重迷离、古老沧桑。静态的模特及流动的人群等现代元素的融入,也不同程度地拓展了老墙的外延。片子拍出来后,起初的设想基本达到了,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是存在些遗憾:首先是受搬运的局限,镜子不可能太大,致使只能反映局部,不够大气磅礴;其次因旅游区域游客太多,拍摄受制约显得仓促;另外,我在试想,如果扛玻璃的人换做我自己,并采用自拍的方式来完成这次创作,那么在影像中是不是又可以包含些许意识的表达?或者只用镜子而不用模特,作为物象的语言表达会不会更纯粹一些?总之,我希望通过种种尝试,打破固有的传统模式,在对摄影脱离一般化、程序化、概念化等形式上做一些探索和思考。
(责任编辑:李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