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印文化差异之我见.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印文化差异之我见.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印文化差异之我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印文化差异之我见摘要: 作为世界上两大最为古老的文化体系, 同为东方国家, 处在相同的地理位置, 相似的社会结构, 而中印两国的文化却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中印两国文化差异比较, 希望对如何在世界一体化趋势下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文化资源共享有初步的认识。关键词: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差异比较中国与印度同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中国文化从传说中的伏羲、神农、黄帝以来, 延续发展了四五千年。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把世界文明分为了中国、印度、欧洲三个部分,“和欧洲比肩并列的是中国和印度, 而不是地理上的整个亚洲。”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也将世界文化划分为西方、中国、印度三种类型, 他们在各自影响力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以迥异于其他二者的精神价值体系为核心的文化生活圈。张岱年同样评价: “世界上不同类型的文化, 如中、西、印的文化, 亦各有所见, 各有所蔽。”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印度文化, 均自成体系, 各具特色, 交相辉映, 对世界文化都有独特的贡献。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两个文化体系, 同为东方国家, 处在相近的地理环境, 具有相似的社会结构, 但两国的文化却不尽相同。美籍华裔学者许烺光指出:“印度教的生活方式, 无论从家庭结构、政治发展、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或种姓制度去观察, 它同东方的差别和同西方的差别一样大。”一、中印文化演变以及特征中国的古代文明,一般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距今 7000 年前,中国出现了原始观念文化, 主要表现为原始宗教崇拜和图腾崇拜, 是人类思维水平尚处于蒙昧阶段的产物。随着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 以及智力和体力不断增强, 人们对自身能力和信心的崇拜则与日俱增,“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开始向“以人为本(Putting people first) ”的文化过渡。西周时期建立了宗法制度、制礼作乐, 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雏形。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中国人开始在自然条件良好的封闭的环境里进行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活动,这种自然经济很容易使中国早期人类走上了不屑外求的文化道路。秦汉时期, 以汉民族为主体的空前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和多元整合的大一统文化正式确立。隋唐时期, 中国文化进入了隆盛时代。唐代对文化和人采取较为宽容的姿态。两宋时期, 理学完整建构、士大夫文化与市民文化勃兴、教育和科技成就斐然。明清时期, 文化专制主义空前强化, 程朱理学长时期占据统治地位, 中国文化进入沉睡期。尽管中国历代都出现了相对广泛的文化交流, 但是此时的中国文化依然是自成一体的独立世界, 从而错失了迎战与融合的大好时机。中国传统文化最富个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崇尚伦理道德的人际关系、重视政务的价值取向、推尊入世的处世哲学、强调统一的政治理念和光宗耀祖的功名思想。它建立在农耕的基础上, 以宗法家族为社会结构支撑。这种文化模式在哲学思维方式上的沉淀, 表现为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统一与和谐。印度古代文明, 起源于公元前 3 世纪的印度河流域, 同属农业文明。印度的远古文明直到 1922 年才被发现。由于它的遗址首先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所以通常称古印度文明为“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是一个分布范围非常广大的文明, 在时间上大致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及古埃及文化同时。这一文化在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下, 由于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终彻底消失。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