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创新类课程创新教学实践
第一页,共43页。
内容提纲
一、教学设计的依据
〔一〕学生的需要
〔二〕社会的需要
〔三〕课程的特点
〔四〕教师的特点
二、教学设计的思路
〔一〕课程定位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思路
〔四〕教学内容
〔五〕教学考核
三、教学方法及使用
〔一〕拓展活动法
〔二〕案例分析法
〔三〕事件处理法
〔四〕工程教学法
〔五〕实验教学法
〔六〕现场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讲略
第二页,共43页。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创新教育,很多高校开设了如?创新学?、?创造学?、?创意学?、?创新与创业?、?创造方法?、?创新思维?、?创新心理训练?、?创新能力训练?、?技术创新管理?等课程,我们可将之统称为“创新类课程〞。
创新教育需要教育创新。黄淮学院自从2007年开场为本专科生开设?创新创意创造方法?课,已进展了10多个教学周期的教育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历,今天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指正。
第三页,共43页。
一、课程定位
课程名称:创新创意创造方法
课程性质:本科为公共必修课,在第三学期开课;专科为限制性选修课,在第二学期开课。
课时:36学时
教材:校本教材〔如右图〕
第四页,共43页。
二、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与应对
〔一〕课程的特点
〔1〕内隐性的内涵
从知识的表现形态来看, 知识又可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两类。显性知识即可以用言语明确表征的知识;隐性知识很难用言语明确表征, 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
创新类课程的大局部内容,均属隐性知识。需要个体在解决具体问题或任务情境的过程中, 通过感悟、体验等获得,最终使这类知识内化为技能、能力,甚至成为人格的一局部。
第五页,共43页。
二、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与应对
〔一〕课程的特点
〔2〕内隐性特征的应对
外显教学:教师将内隐性知识通过教学活动外显出来。
情境教学: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现实〔或接近现实〕的问题情境。
第六页,共43页。
例2-1-1:创新过程的外显与情境教学
一、问题情境设计
让鸡蛋飞
第七页,共43页。
二、内隐知识的外显:思考与体悟
?
?
例2-1-1:创新过程的外显与情境教学
第八页,共43页。
三、教学内容的呈现:创新的过程
例2-1-1:创新过程的外显与情境教学
第九页,共43页。
二、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 ——兼论教学设计
〔一〕课程的特点
〔1〕过程性的内涵
从知识与实践的关系看,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认识世界的知识,描述“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用来区别和区分事物;程序性知识改造世界的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用来解决“做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创新类课程的大局部内容,属于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需要在大量的练习和操作过程中习得和掌握。
第十页,共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