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文档名称:

论殷璠的“兴象”说.pdf

格式:pdf   页数:5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论殷璠的“兴象”说.pdf

上传人:xwbjll1 2014/8/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殷璠的“兴象”说.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河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殷璠的“兴象”说
姓名:刘春红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文艺学
指导教师:张云鹏
20100501
中文摘要自殷瑶在《河岳英灵集》中提出美学理论“兴象”以来,“兴象”逐渐演变成为盛唐诗歌审美风貌的象征。因此,考察“兴象”产生的渊源和审美内涵,对于还原和把握盛唐时期艺术创作的审美风貌,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的历史嬗变,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考察已有研究成果,目前从“兴象”产生的渊源角度研究其审美内涵的,在现有研究中还较少;密切结合时代文化与诗学语境系统深入地研究“兴象”的成果还不多见。本选题以已有的文献资料为依托,详细梳理了“兴象”产生的社会文化渊源和诗学渊源,在深入分析其产生背景的基础上,对“兴象拿姥诤及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释和考证,集中探讨了下述相关问题:其一,社会文化、时代语境的变化对“兴象”理论的引生作用;其二,“兴象”的内涵与其理论生成基础之间的关系;其三,“兴”、“象”单个范畴与“兴象”之间的意义生发和转换;其四,范畴内部审美规律的特征研究。对于“兴象”这一美学范畴,笔者还结合其美学特征探讨了它在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发展中的承传嬗变关系;在考辨“兴”与“象”的审美意义的基础上,整体把握“兴象”范畴的理论内涵,并分别从创作特征和诗学风格两个方面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关键词:隋唐;殷瑶;兴象;审美;渊源河南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笊蟜豫“辈癿咖,彪〥,笕誔玩迢曲衄铆肌痶鵗,癤眔Ⅸ’“螅琣“瑆拢粁论殷墙的“兴象叫“甌,’’历痟“甴.“.,‘‘甶.”,瑃:琧保,’‘’’,“’’行、Ⅳ簍籥;
学住论文指导教师釜名:车色量塞』查塾圣、撼倒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月/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友袁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栗,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申请人宦畚淖髡釜名:如年拢珼日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子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犬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街手本和电子文本怨┕诩焖鳌⒉樵摹1救耸诎搴幽咸С鲇谛铩⒄估姥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街手П竞偷缱游谋。婕氨C苣谌莸呐饰宦畚脑诮饷芎笤擞帽臼谌ㄊ学位获得者宦畚淖髡釜名:
言引问题的提出中国古代选本的传统要追溯到萧统的《文选》,随着历史的更迭、审美观念的转换,选本的体例和选诗的观点也随之趋于完善。隋唐之际的诗歌选本就以许多不同的版本面貌出现,例如《续古今诗苑英华集》、《古今诗人秀句》等。而唐人殷瑶编选的《河岳英灵集》则是我国第一部选评结合的诗歌选本,同此前的唐诗选本相比有了更加完备的选诗体例和选诗观念:编者严格按照己定的审美观念收录了盛唐二十四位诗人的诗作,编选了他认为最能代表盛唐诗歌审美风貌的作品。该选集中有序,有集论,所选的每位诗人名下还有精确的“品藻”;编者以选、评的方式自觉地探索着诗歌理论的发展,对诗歌创作实践中的审美特征进行了总的概括和评价。同时,在序中作者书写了选本的审美标准,即“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可以说,该选集以独立的美学立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它对魏晋以来诗歌发展的总体特征做了概述,尤其对入唐以后诗歌的发展变化做了简洁勾勒,并以精当的概念范畴纭靶讼蟆描述了盛唐诗歌的面貌特征,是后世研究盛唐诗人作品、诗坛发展以及诗风演变的重要文献资料。因此,对《河岳英灵集》的研究阐释就显得极为重要。“兴象”这一审美理论范畴提出以后,因为其闳阔绵远的审美内涵而成为后世学者们研究的兴趣所在。“兴象”说作为殷瑶首次提出和使用的理论术语,概括了盛唐时期诗歌创作所具有的独特的诗学品质和审美追求,准确地把握了盛唐气象下诗人的精神面貌以及渗透在诗歌作品中的创作风范。同时,殷瑶在选集中用“兴象”、“风骨”来评论所选诗句,亦开启了以“兴象凼ǖ目6恕4撕螅靶象”便成为后人评价盛唐诗歌审美特质的理论范畴,成为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中重要的古代文论遗产之一。明清之际的文人更是把“兴象”作为评价诗歌的标准,
国内研究现状诸如“兴象宛然”、“兴象天然”等等论评术语,不一而足。从发展的视域来看,“兴象”说作为一种具有本土化和民族化色彩的理论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