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
第一页,共102页
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
一、 社会病态论
美国:早期,1905-1918年占主导地位
这是解释社会问题最早的一种理论见解
第二页,共102页
早期的社会病态论:
早期社会学家受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的影响,企图用类似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问题。将社会比作一个生物有机体,认为社会问题的发生是由于社会中某些人发生社会疾病,不能保持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关系。
如:工业革命初期出现诸多社会问题,就是由于很多农民流入城市后不能与城市生活相协调。而这部分人就被视为社会病态的原因。
第三页,共102页
早期社会病态论者把社会问题的发生归因于某些闹事者,强调社会病态主要是一种道德问题,是少数人与社会的道德、信仰等相违背造成的。
第四页,共102页
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一新社会病态论。
认为某些人之所以处于病态是因为社会本身就处于病态,其口号是:不道德的社会制造了不道德的个人。
即社会问题是因为社会环境造成的。
第五页,共102页
该理论对社会问题的解释:
社会问题是违背社会道德期望的现象。
社会问题的原因来自于社会化过程的失败,社会未能将道德规范传递予下一代。社会化失败的结果造成道德腐蚀。
解决办法:施以道德教育
第六页,共102页
我国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新标杆:
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第七页,共102页
二、社会解组论
美国1918-1935占主导地位
这种理论认为,社会能够有秩序地运转是因为有一系列规范、制度起着制约作用,它控制着个人与群体的行为。但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行为规范受到人们的怀疑,新的规范没有建立起来,或未被人们广泛接受,一时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社会规范、规则、制度对人们的约束力转化,社会问题便应运而生。
第八页,共102页
1、什么是社会解组?
社会解组: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运行状态。
社会原是有组织的,但是受到工业化与都市化的冲击,原有的规范丧失或规范冲突,形成个人解组、家庭解组及社会解组之现象。
第九页,共102页
“社会解组”与“社会解体”的辨析:
社会解体: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社会整合困难,原有的社会秩序无法维持而逐渐被新的社会制度替代的过程——最严重的社会运行状态。
社会解组:尽管社会系统内部存在问题,甚至较严重的问题,但仍可维持原有的社会制度结构和运行方式。
第十页,共1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