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儒宗宝典第四卷
金阙钦差徐庶仙翁 降
诗
受任钦差下圣堂 儒宗宝典继挥章
醒人行善修身早 赴会龙华谒圣皇
玉旨开读
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诏曰:
朕出旨一道,命徐卿登堂宣诏,有关儒宗宝典第四卷,朕命中华三教联盟堂继续联盟著作,主笔责由慈善社明善天道院仁礼智共承圣命,自甲子年花月十五日起,为期四个月,至六月十五夜第四卷全部结束,并择于醒世创刊十周年纪念日(菊月初四日)举行缴书大典。适此大道托降之期,希冀神人共担重责大任,匡正世道。凡三教宫堂者应本诸宣化度众,挽转颓风为职志,神人合作而完成儒宗宝典应运之开着,俾使早日颁布宇宙,痴迷众生得能回头向善,大家携手同赴龙华,共享极乐,是 朕所祈待也。
钦 此 叩头谢恩
天运甲子年二月十五日颁行
命派神职如下:
总 主 编:大成至圣孔夫子。
副总主编:太上老君暨如来佛祖。
主 着:明善天道院文衡圣帝。
副 主 着:三教各联盟堂主席。
校 正 神:徐庶仙翁。
司 礼 神:明善中坛元帅。
正 驰 聘:明善文昌帝君。
副 驰 聘:慈善社姜维将军。
命派人职如下:
总 主 持:陈启清。
总 堂 主:林信彰。
副 堂 主:各联盟堂堂主。
其余按各职承命。
序
夫今世道愈坠,人心愈险,几无道德良心可言矣!欲挽回世风,唯赖各地圣堂之群策群力,颁布儒宗宝典以启民心,使信仰者了解宗教之主旨,让修身者知晓扬道之责任,以浅近之理,述日常之言行,诱导世俗民心趋于善途,消弭纷争,则尧天舜日或可及早实现,世人才有幸福可言。余所叹者,世人皆自以为智,却是误踏崎岖而不知返;世人皆知痛苦乃业,但有藉神诈骗者仍未醒,凡此种种,是见其小而不见其大,舍其本而逐其末者也。故儒宗宝典之着,是导愚者智,迷者醒,是人生苦海之慈舟,亦是大家响往之康庄大道,祇要众生静心阅读,深自反省,则知人生真谛,首重人道而修,盖能内外齐修兼蓄,则近天道矣!
今大道慈悲,已赐众生一线生机,唯望诚以自立,坚志修身,则于收圆之际,必能登上乐园。人生苦海,处处是陷阱,唯有明智者识其正途,亦唯有立命者知所选择,何处是慈舟,何处是苦海,儒宗宝典即可释疑一切,希诸生明悟之!
徐庶序于明善天道院 甲子年二月十五日
广成子仙翁 降
二月十五日
诗一
广被仁风普万千 成功与德福长绵
子登圣地宣扬化 降笔传真立殿前
诗二
大道普降启化宣 心坚即佛效神仙
修身研理传真谛 末劫当头早结缘
论:宗教与人生
夫“道”创造天地,有天地即有日月,“道”运行,本是大自然性,乾坤鬼神应运而生,神为正气表率,鬼乃不正妖氛,有宇宙始有万物生灵,有人类随之宏扬宗教,现今科学昌明,信仰宗教者众多,不信宗教、信鬼神者亦不少。其实天下宗教是否迷信?由信仰者从彻悟哲理中去体认,才会领悟到宗教并非迷信产物,可谓为正信之道。宗教中有玄妙的哲学论理,故人人应随时随地去体认力行,实践其学理,不必说神如何受人崇拜,应该说人应效法圣佛,追随圣迹。
从宗教中悟出真理大道的观点;来研究人生的价值,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生活的目的,世界上的人,应以行“仁”为生活目的和生命意义之所系,每个人的人格必须以仁爱为基本,一切言行表现,亦应以仁爱为怀,以智慧解惑,以勇气实践,古圣先贤之所以能升仙成佛,莫不都以仁爱为本,而达“止于至善”。宗教有教义,无教义者非宗教也。虽然天下间各宗各教繁多,但都以仁爱为基准,人人信仰宗教,就是在求知仁,彻悟真实哲理,诸位入圣堂,亦在了彻真理大道,替天普化,人生应利用在宇宙间的有限时日来悟出真理,以达“止于至善”境界,那不就成为圣贤,仙佛了吗?如人人都修到极乐世界,安和乐利社会即来临,大同世界指日可实现。
世间人无不死之身,而功德者,死后入们都以“精神不死”、“万古留芳”、“青史长昭”等词赞颂之。如古今伟人在短暂时日中,为人类所做的贡献,死后则千秋万世供人凭吊追思;虽死犹生,可谓“精神不死”也。所以千万不要自暴自弃、“自贻伊戚”,留下荒草一堆,给世人唾弃、臭骂。人生是可贵的,要珍惜短暂的生命,来广布大道,普化大同,受人崇拜,岂不是永远活在人间吗?诸贤生:圣佛仙神悉由人化升,扩充灵性修为而成,故只要有恒心,潜心静修,发挥灵性,将如同圣佛仙神一样永远受人崇敬。宗教的力量无限,只要有毅力,真正的去信仰,彻悟今是昨非,穷究真理,深研大道,虽不中也不远矣。此之所谓道不离人,人自离道,脱离了正轨,事业不就万般不成了吗?如此人生意义何在?俗语曰:“欲善其身,先治其心”、“欲诚其意,先正其心”、“心即佛,佛即心”,换言之:任何人都不应脱离宗教和神的关系,神非迷信之神,可谓精神上的神,一个人绝不能缺乏精神物质,精神稳定,自然享受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