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文化(wénhuà)概论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zhí ɡēn)的经济基础
第一页,共38页。
第一节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zhōnɡ ɡuó)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农业是古代中国(zhōnɡ ɡuó)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中国(zhōnɡ ɡuó)古代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夫民之大事在农, 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 民之蕃庶于是乎生, 事之供给于是乎在, 和协辑睦于是乎兴, 财用蕃殖于是乎始, 敦庞纯固于是乎成。”(国语·周语)
第二页,共38页。
《尚书•吕刑》:“稷降播种,农殖嘉谷”。
后稷(hòu jì),“后”字甲骨文写作“育”
第三页,共38页。
古代的农耕画面与古人的思维方式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ɡēnɡ tián)而食
瓜田李下、桑间濮上、采莲南塘
第四页,共38页。
第五页,共38页。
第六页,共38页。
第七页,共38页。
1、农耕文明(wénmíng)的发祥地及其重心南移
黄河流域(四五千年前)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Lóngshān wénhuà))
长江流域
(屈家岭文化)
钱塘江流域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中下游流域
(江南)
东南沿海
第八页,共38页。
农业(nóngyè)政策
管仲(guǎn zhòng)的“相地而衰征”
李悝的“尽地力之教”
商鞅的“耕战”之术
秦汉之后的“重农固本”
第九页,共38页。
2、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duìlěi)与融合
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与文化(wénhuà)个性
逐水草
迁徙
第十页,共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