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武定县城系统规划说明书.doc

格式:doc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武定县城系统规划说明书.doc

上传人:crh53719 2016/7/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武定县城系统规划说明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作业专业: [09 城规] 学生姓名: [ 苗斐] 学号: [20090553001] 指导教师: [ 明珠] 武定县城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第一章概况及现状分析一、概况武定县位于武定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东部,东邻禄劝县,南与禄丰、富民毗邻,西与元谋接壤,北与四川会理县隔金沙江相望。县政府驻地距昆明 100 公里。二、自然环境条件武定素有白药之乡,壮鸡之乡和砂岩之乡的美誉。土地资源全县土地面积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 万亩(水田 万亩,旱地 万亩) ;林用地 万亩(有林用地 万亩) ;森林覆盖率 % 。水能资源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 万千瓦, 可开发量 万千瓦, 已开发 万千瓦。全县泉水量大于 10kg/ 秒的“龙潭”有 13处, 5kg/ 秒的有 56 处,全年地下水产水量 亿产立方米。矿产资源矿产有钛、铜、铁、铝、锌、稀土、磷、石膏、石棉、大理石、木纹石等 10 多种矿体。其中, 已初步探明铁矿储量 亿吨, 钛矿 1800 万吨,铜矿 万吨,铅锌矿 万吨,芒硝矿 5884 万吨,木纹石 亿立方米。生物资源有种子植物 137 科、 538 属、 1157 种。有乔木 198 种,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油杉等, 珍贵树种有楸木、香樟、紫金杉、柏树等。菌类有松茸、牛干菌、干巴菌、鸡枞、木耳、香菌等。中药材有重楼、茯苓、黄芩、金银花、杜仲、半夏等 700 余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珍稀兽类有金猫、水獭、斑林狸、猕猴、穿山甲、林麝等, 珍稀鸟类有鸬鹚、游隼、红隼、黑鸢、松雀鹰、白鸠等, 珍稀两栖类有红螺疣等,爬行类有蟒等。壮鸡,乌骨鸡,阉母鸡则是武定特产。三、历史沿革及文化特点武定县在宋朝以前没有设制。公元 1174 年始, 这里的彝族先民罗婺部落逐渐兴起, 并做了统治。在云南大理国时, 罗婺部扩大了势力和地盘, 成为当时东方三十七蛮部之一, 称雄一时。元宪宗四年(公元 1255 年) ,统治武定、禄劝一带的罗婺部落归顺元朝,于公元 1257 年被授罗婺万户候,辖禄劝、元谋、武定和四川会理一部分地区。公元 1271 年, 罗婺部辖区扩大到贵州西部的普安地区, 改称北路, 总管府, 1276 年改设武定路,由罗婺厉裔凤氏土司统治。明朝中叶以后, 朝廷逐渐改土归流, 凤氏土司举兵抗争, 成为明朝末年改土归流中举国瞩目的大事而载入明史。公元 1567 年, 明朝廷正式派流夜, 设立武定府, 1770 年降武定府为武定直隶州, 辖元谋、禄劝二县。 1950 年建立武定专区。 1953 年武定专区与楚雄专区合并, 改属楚雄专区。 1958 年成立楚雄彝族自治州,属楚雄州至今。武定县名为彝语名称,武是婺之转音, 定为甸之谐音; 甸是彝语坝子之义, 全义为罗婺部居住的坝子。武定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文化。 1981 年以来,在县内发现和出土了较多的文物及古迹。县文化馆和狮山园林管理处藏有清朝制铜磬、童子铜墙铁壁蜡谷、释伽牟尼三世铜像,明朝永乐至宣统年间制造流通的古钱币数枚; 大明宣德炉、铜像。以及青铜时代的青铜犁。古迹有狮子山正续寺古建筑群: 该寺始建于元朝至大四年( 1311 年) 。相传明建文帝在“靖难之役”后避难于此,亲手植“乾坤双桧”、“茶花”等, 以及诗词、塑像和神奇美妙的传说。近些年来, 县人民政府多次拨款维修及开发,已成为云南省的重点风景游览胜地之一。三台山凤家城遗址: 系罗婺部凤氏建筑, 为屯兵之地( 建筑年代不详)。分为内城堡和外城堡。城毁于明嘉靖四十五年凤乡造祖之乱。 1938 年在县内田心乡老把村发现石棺墓 12座。初步鉴定为新石器时代的古墓葬。万德土司墓:在县境西北部的万德乡有土司墓 7 座,建造于清乾隆四年( 1739 年)。 1938 年 3 月列为楚雄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窝富如山墓: 在距县城 60 公里的发窝乡境内, 为清末土豪富如山夫妇合葬墓。有墓碑 5块, 碑文记述了发窝姓钱地主与万德土司争夺土地权, 身亡后招富如山为婿继续打官司的过程。有史料价值。汉文碑: 清咸丰八年( 1858 年)立。记载清咸丰年间清庭***回族人民的事件,重修凌云桥, 云南立武定中学等事件。三台山凤家城石刻: 在通往凤家城的山道左侧 10 米高的峭壁上, 刻有罗婺部及其后裔的兴衰过程的彝文。 1987 年 12月 21 日被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塔(也叫文笔塔) :在县城东南的 7 公里的白塔山顶。据民国资料载: “宋时罗婺部长建”, 意在“镇风水”。塔用规则的石块砌成, 四方形、实心, 共 7级, 约高 15米, 塔顶为宝盖式。 1986 年 2 月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