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国干涉还辽: 1985 年中国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其中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 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 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日本则再向中国勒索 3000 万两白银“赎辽费”作为补偿。俄、德、法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皖系军阀——段祺瑞直系军阀——冯国璋奉系军阀——张作霖《天朝田亩制度》: 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遵循“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的原则, 希望建立“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 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超越和发展, 具有进步意义。但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所描绘的理想天国,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从未实行。《资政新篇》: 是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统筹全局的社会发展方案,这是一个带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它的出现,表现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学习西方“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然而这些措施未能真正实行。借师助剿: 在太平天国进军江南时, 清朝地方官闻风丧胆, 有人建议把镇压太平军的希望寄托在借助外国军队上,这就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的“借师助剿”方略。公车上书: 公元 1895 年4 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赴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是年,康有为在京会试,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 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史称“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1898 年6月 11 日,光绪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 103 天中, 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 史称戊戌变法, 又称百日维新。维新运动遭到封建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 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维新失败。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虎门销烟: 道光 1839 年6月3日, 历时 23 天的虎门销烟, 在林则徐的指挥下, 共销毁鸦片 237625 4 斤。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壤之战:发生于 1894 年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 一万七千人; 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 双方兵力旗鼓相当。但清军总统( 总指挥) 叶志超贪生怕死, 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 并下令全军撤退。六天里, 清军狂奔五百里, 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黄海海战: 发生于 1894 年9月17日, 是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海面的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 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 舰受重伤(“西京丸”、“赤城”两舰被拖行后不久后沉没) ,死伤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