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心内科管理论文: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内科管理论文: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内科管理论文: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内科管理论文: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摘要】探讨心内科患者的安全管理策略。论文对患者采取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 意外事故的防范、躯体合并症处理、院内感染的防控、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 通过对重点人员、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特殊药物的管理,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制订护理安全紧急风险预案,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专科技能培训, 增强护理安全意识, 掌握心内科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活习惯。结果有效规避了心内科护理安全的风险, 降低了护理差错, 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关键词】心内科,患者,安全管理 1、患者的安全[1] 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的过程中避免由于意外而导致的不必要伤害, 主要强调降低医疗护理过程中不安全的设计、操作及其行为。心内科患者大多为年老、多病、心肺功能差、听力视力弱、生活自理能力差、易发生摔倒、坠床、烫伤、体位性低血压等意外。 WHO 总干事在 2003 年 12 月所作题为“保健质量: 患者安全”的报告中, 号召所有成员国家队患者安全问题给予最密切的的关注, 采取切实的措施监控医疗差错和患者的安全问题, 加以相关研究,以切实保障患者的安全[2] 。为保障患者的安全, 我科多次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进行讨论患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使护理工作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患者的安全得到大大提高。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患者因素: 由于我科患者多属年老多病、行动不便、心肺功能差、生活自理能力差、对冷热感觉不灵敏, 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较差, 易发生跌倒、坠床、冻伤、烫伤、自伤、自杀等意外。环境因素: 如摇床的摇手使用后未及时归位、地面不干燥、床旁椅放置不妥、光线过强、过暗等均易使患者受到伤害。药物因素: 我科病员常使用强心、扩血管、镇静等特殊药物, 如使用不当或宣教不到位易使患者受到伤害。护理人员因素: 心内科急危重患者多, 对护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安全管理对策做好入院评估: 心内科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将病员安置在监护室还是普通病室, 普通病室又分离护士站相对近和远的, 要求护理人员将急重症患者安置在监护室, 除此之外相对较重的尽量安在靠近护士站的病室, 以便于及时观察病情和抢救。护士根据患者情况留陪伴。患者入院时,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 确保所执行的护理过程准确无误。确保每一位患者的安全。使用床头卡, 危重患者使用腕带, 作为识别的标示制度。做好重点环节的管理: 心内科患者病情重、变化快、部分患者疗效相对较差、病员年老体弱, 加上用药特殊, 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 加强以下重点环节的管理。①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的管理: 重点区域包括门窗、厕所、用水房、病室床单元设施等, 这些是病员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地方, 应设专人管理检查, 发现隐患及时排除。重点时段包括节假日、中午、夜间、患者起床、就餐等时段, 这些时间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或比较繁忙, 对病员的关注相对较少, 易发生意外, 我科通过在特殊时段增加护理人员来协助工作, 中午派 2~3 名护理人员上班, 夜间采取双班或吊班, 节假日必需排够上班人员加强防范, 避免患者发生意外。②做好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 心内科患者年老多病, 机体抵抗力较低, 易发生院内感染, 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严格做好手卫生工作和无菌技术操作, 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加强重点患者的监护与管理: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