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阿司匹林综述.doc

格式:doc   大小:9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阿司匹林综述.doc

上传人:小雄 2021/12/21 文件大小:9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阿司匹林综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阿司匹林综述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合成综述
阿司匹林的简介
本文对阿司匹林(Aspirin)的发现历史与合成方法及现当代的一些分析检测手段作了对 比分析,讨论了他们的优缺点,并着重探讨了酸催化条件下的经典合成的实施过程与改进 方案。
关键字:阿司匹林合成表征含量测定
化学名称:2-(乙酰氧基)苯甲酸,2-ethanoylhydroxybenzoic acid
分子结构式为:C9H804
分子相对质量:180. 16
阿司匹林(Aspirin)化学名称叫乙酰水杨酸。也叫乙酰基柳酸、醋柳酸。纯品为白色针 状或板状结晶,或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微带酸味,密度1. 35,熔点135〜138°C,在 干燥空气中稳定,遇潮会缓慢水解生成水杨酸和乙酸,微溶于水,在醇、乙酷和氯仿中溶 解,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中溶解并分解。阿司匹林目前主要由水杨酸和醋酸酎经酰化 反应制得,在世界医疗史上是一种老资格的药品。
阿司匹林诞生以后,用来治疗感冒发热、风湿关节疼痛,十分有效,因此很快就成为 广泛应用的药物。以后又陆续制成了以乙酰水杨酸为主药的多种复方制剂,更是受到欢 迎。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在具有解热止痛作用的新药不断出现,但阿司匹林 在平民百姓的心目中光彩依旧,近百年来它依然是一种安全有效、价廉物美的大众化解热 止痛药。阿司匹林源出于杨柳的提取物。用来治疗感冒发热、风湿关节疼痛,十分有 效,植物含有水杨酸类物质是在长期的进化和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这类化学物质对植 物而言是天然驱虫剂,用来抵御寻食的动物,以保存自身物种的存在和繁衍。
1835年卡尔•娄卫希(Karl Lowig)从绣线菊中提取出了纯的水杨酸;1838年意大利 人拉菲尔•皮瑞阿(Raffaele Piria)在实验室里将从柳树皮中提取的水杨背转化成水杨 酸。当时纯的水杨酸已经开始作止痛药使用,它的降热止痛抗炎疗效比水杨首要好得 多。然而从天然植物中分离提取水杨酸耗时耗力成木亦高。此外作为治病药物水杨酸的 副作用很强,对胃刺激性大,会导致胃痛甚至出血,当时认为是水杨酸的酸性所致。1853 年法国化学家热拉尔最早用水杨酸和乙酸酎反应制得乙酰水杨酸,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 阿司匹林。以后又有化学家在乙酰水杨酸的合成和分离提纯上有所改进,遗憾的是没有进 行专利登记,也没有提出它在医疗上的使用前景。但是热拉尔发明的方法却一直沿用到了 今天。
2..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
1. 1实验原理:
目前主要用水杨酸和乙酸酎或乙酰氯在硫酸催化下经酰化制备阿司匹林,硫酸催化法 虽然是经典方法,工艺成熟,但是产品收率不高,一般在65%〜67%,副反应多,产品 品质不好,设备腐蚀严重,同时产生大量废液污染环境,合成方法如下:
主反应
H0
COOHOH
+ (CH3C0) 20
C00H0C0CH3+CH3C00H
H H2SO4
副反应
*m
+ (n-l)H20
在生成乙酰水杨酸的同时,水杨酸分子之间也可以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的聚合物。 乙酰水杨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水溶性盐,而副产物聚合物不溶于碳酸钠溶液,利用这种 性质上的差异,可把聚合物从乙酰水杨酸中除去。
粗产品中还有杂质水杨酸,这是由于乙酰化反应不完全或由于在分离步骤中发生水解造 成的。它可以在各步纯化过程和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