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西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唐代田园诗主题由“田园乐”到“田园苦”的转变
姓名:李晓娜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刘明华
20070401
唐代田园诗主题由“田园乐到“田园苦’’的转变摘要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刘明华教授李晓娜关键词:唐代;田园乐:田园苦;社会转变;儒家诗教唐代田园诗主题由“田园乐”向“田园苦”,,士人和农人的生活也比较安稳丰足。士人在田园上主要是体贴自然,体憩心灵,追慕隐逸。这一时期田园诗描写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田园生活:田园风光以宁静纯美、物产丰足、生机盎然为主;士人的田园生活随性自适,并以此作为对世俗的一种超脱:农人生活安稳和美,农人形象带有隐士色彩。田园诗的各方面都以反映“田动荡、国力衰弱、边患四起,藩镇割据,灾荒、战争、征兵、重赋等种种沉重负担加诸农人身上,士人的田园生活也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再次提出以诗歌干预现实的要求。表现在田园诗上。即是“田园苦”主题的正式出现。以韦应物、戴叔伦、钱起、李嘉祜等人为代表,不少诗人开始创作。田园苦”主题的诗作。尤其韦应物是体现田园诗诗风、主题由盛唐转向中唐的关键人物。其后经由张籍、王建、李绅而至元白新乐府中以田园和农人为题材的诗作.“田园苦”主题的诗作大量增加;灾荒、战争、征兵、重赋等各种危害对农人生活的影响和农人深切的痛苦都被反映出来;士人们悯农、愧农的感情和对当政者的不满也日益深化。中唐这场田园诗变革的主要特点是:“田园乐”主题依然持续:田园风光描写由唐前期的丰足纯美转为凄清萧飒;抒情对象的诗作增多。至晚唐,社会状况进一步恶化,诗人对农人的关注更多,田园诗的创作愈加向“田园苦”主题倾斜,主要诗人有皮日休、陆龟蒙,杜苟鹤等。描写单个农人的作品继续增多,一致反映农人苦难。诗中的田园更加惨淡,农人生活更加困苦。由于仕进无门,颠沛流离,诗人对政权的依附性减弱,对统治阶级的批判也更加直接、激烈,拥有了“骂世”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园乐”为主,偶有“田园苦”类作品。随着唐朝社会矛盾的激化,安史之乱爆发,其后社会“田园乐”与“田园苦”主题同时出现在同一个诗人的作品中;以农事、农人生活为描述、。骂官”的风采。摘要
蘼詔ヽ畇∞。篢簀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眞瑂,””甒.,甀甒西甌。.;,;盿””∞瓵盿”∞;籆“”甌琽.,盤瑂,””甌,琺眔產辒:”∞甌∞眔甈辒们騪””;盤眔琒琽:;,/,贙Ⅱ
蕖:夺焱师签字日期:夕∞月枷日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签字日期:≯≤月如日。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学位论文作者:一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蘧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C艿难宦畚脑诮饷芎笫视帽臼谌ㄊ椋韭畚模嚎诓槐C埽口保密期限至年月如日月止签字日期:‘
绪言田园诗是唐诗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田园生活作为一种题材,被唐代诗人频繁地歌咏,唐代的许多诗人都有以田园为主要内容的诗歌传世。这些诗人和流派中既有极负盛名的山水田园诗派、最杰出的诗人李白杜甫、以诗歌干预现实的元白诗派,也有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大历十才子、皮日休、陆龟蒙等人,还有名声不显的一些小诗人,创作者分布在唐代诗人群体的各个层次。在唐代初、盛、中、晚四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少田园诗问世,反映出那个时期士人在田园上的精神风貌与农人的田园生活。随着社会状况的发展变化,这些田园诗中所透露出来的现实生活与诗人情感也在发展变化着。唐前期社会政治、经济比较稳定,尤其是盛唐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为士人带来富足的生活。盛唐士大夫阶层大多拥有自己的庄园、别业,风光秀美、丰衣足食。士大们以理想化的田园为世俗烦扰的对立面,在其间欣赏自然风光,享受盛世安闲,追慕隐逸之乐,感受精神自由,偶尔也体味躬耕的新鲜与趣味。因此,唐前期的田园诗,主要描写田园风光,表达诗人在田园生活中体验到的美感,享受到的乐趣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这一时期田园诗的主题是“田园乐”。代表诗人和流派是初唐王绩及盛唐的山水田园诗派。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由盛转衰,政治、军事力量大为下降,社会状况发生了极大改变,外族侵袭、宦官当道、藩镇割据、战乱频仍,加之两税法的弊端,农民负担加重,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