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环境标准和环境基准
环境标准的定义 环境标准是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shèhuì)财物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的污染物(或有害因素)水平及其排放源所规定的限量阈值或技术规范。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淮的总称,是由政府制定的强制性法规。
环境标准的功能 是法规性的技术指标和准则
第一节 环境标准
第1页/共68页
第一页,共69页。
环境标准主要回答两方面的问题:①与人群健康及利益有密切关系的生态系统和社会财物不受损害的环境适宜条件是什么?②为了实现这些环境条件,又能促进生产的发展(fāzhǎn),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应控制的限度和数量界限是什么? 前者是环境质量标准的任务,后者是排放标准的任务
第2页/共68页
第二页,共69页。
环境标准的体系
环境标准按分类原则不同,主要有下列几种:
按标准级别可分为:国际级、国家级和地方级。
按标准性质可分为:
法律性标准和参考标准(如指南、方针和建议等)。
按标淮控制的对象(duìxiàng)和形式可分为: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淮、
基础标淮和方法标准等。
第3页/共68页
第三页,共69页。
按环境要素(huán jìnɡ yào sù)来分可分为:
大气标淮、水质标准、噪声标准、土壤标准等
按标准的用途可分为:
管理标准、规划设计标淮和基础、方法标准 。
按标淮控制的对象和形式可分为: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淮、
基础标淮和方法标准等。
第4页/共68页
第四页,共69页。
我国环境(huánjìng)标准分为:
环境(huánjìng)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污染控制标准)
环境(huánjìng)基础标准
环境(huánjìng)方法标准
环境(huánjìng)标准物质标准
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第5页/共68页
第五页,共69页。
国家标准 是由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在全国范围内或特定区域内适用(shìyòng)的标准。
环境行业标准 是指对环境保护工作范围(fànwéi)内所涉及的部分活动以及设备、仪器所做的规定。
地方环境标准 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颁布的,在特定(tèdìng)行政区适用。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 其中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和标准物质标准等只有国家标准,并尽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
第6页/共68页
第六页,共69页。
国内外环境标准概况
环境标准的发展是与环境立法相结合而发展的,首先从污染严重的工业密集地区制定条例,法律和排放标准开始,逐渐发展到国家规模。
标准的种类和性质经历了由少到多,由简单控制污染物排放发展到全面控制环境质量的过程。标准的形式也由单一的浓度(nóngdù)控制发展到包括总量控制标准在内的多种形式。
第7页/共68页
第七页,共69页。
环境标准最早是与一些管理条例、法令相结合出现的如:186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附有排放限制的法律《碱业法》 ,对路布兰法制碱工业及与其有关的盐酸、硫酸生产所排放的污染(wūrǎn)物作了限制规定 。在防止水污染(wūrǎn)方面,1847年英国的爱尔兰首先颁布了《河道条令》,其中有禁止污染(wūrǎn)任何作为公共供水水源的河流、水库或供水系统的条款。美国为解决污水排放问题,1887年提出污水排放的稀释比例为1︰25。
第8页/共68页
第八页,共69页。
50年代以来,由于近代工业大发展,排放的污染物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加剧,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先后出现了震惊(zhènjīng)世界的公害事件,各国都感到要采取立法手段控制污染的必要,环境标准就随着环境污染控制条例和法律的发展而发展起来。
第9页/共68页
第九页,共69页。
美国从40年代开始制定法律控制大气污染,制订了地区的法律和标准。到六十年代对汽车和固定燃烧污染源由各州制订排放标准。到1970年建立了国家环保局(EPA),首次规定要制订全国性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先后(xiānhòu)颁布了全国主要空气污染物的空气质量标准。
第10页/共68页
第十页,共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