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心得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WonderA 2022/1/7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心得体会.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关于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 村振兴 的心得体会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经验将广泛运用到乡村振兴中。法治思维是法治中国背景下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并善于运用的重要思维方式,脱贫攻坚工作要从底线思维、规则思维和效率思维三个维度坚持法治思维的指导。对脱贫攻坚存在的法律规范缺失、扶贫对象参与不够、法律监督薄弱和长效机制不足等现实法治困境,要加快立法进程,规范扶贫程序,加强监督制约,立足长效治贫,做到依法治贫。
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领导干
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法治思维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和遵循的公务思维方式。
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与贫困落后作斗争的反贫困历史。中国共产党为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已经作了40 年孜孜不倦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和战略实施,反贫困的成效愈加明显,无论是力度、广度、深度,还是精准度都达到了新的阶段水平,终于取得了全面胜利。在总结脱贫攻坚经验时,我们发现扶贫主体泛行政式主导、扶贫项目分红式获利、扶贫对象旁观式脱贫等问题依然存在。要确保脱贫攻坚达到真脱贫、脱真贫的要求,为对接乡村振兴打好基础,要重视运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发挥法律的指引、评价、规范和保障作用,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脱贫攻坚法治思维的三个维度 对法治思维这个新兴学术,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和功能给出了很多实用概念,足可见法治思维的内涵和外延丰富。本文按照法治理念的一般逻辑,从功利立场出发,提取其基本的维度进行脱贫攻坚实践分析^p 。
(一)脱贫攻坚蕴含着实现人权基本保障的底线思维 人权具有自然法属性,是现代法的基本价值之一。人权有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之分,个体人权的核心是生存权,集体人权的核心是发展权。生存权是人之所以为人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具有母体性。生存权包含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条件得以保障的权利。生命安全权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特别是市场经济程度越发达,保障基本生活条件这种社会风险就越紧迫。从国家责任理论出发,政府作为权利的让渡人首先要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在全国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其目的就是要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条件,这种权利的保障范围主要是不愁吃、不愁穿、饮水安全,其重要特征是收入达标。
发展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指的是个人和全体人类应该享有的参与发展并享受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全面发展成果的权利。开展精准扶贫,大力完善农村小康路、水、电、通信、寨、房,使贫困群众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不因贫困而辍学,基本医疗有保障,有安全住房,对促进贫困群众参与发展并享受发展权有重要意义。基本人权的本义也要求政府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要分清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能违反中央的要求私自降低标准,也不能不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吊高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