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
引言
中华民族有五前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儒家、道家、法家为代表的古代哲学思想,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这些管理经验对我们后人对企业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思想概述
(一)中国古代思想史
。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商家等。许多古代经典着作,如《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九章算术》、《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成功的管理思想和经验。《老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权变谋略和在管理过程中的境界、素质及管理原则的思想;《孙子兵法》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在人事、决策、环境、组织等方面的战略思想;《韩非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统御谋略思想;《论语》、《孟子》、《荀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谋略思想;《三国演
义》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创造性管理思维;《红楼梦》主要体现了管理者以法治家的时效管理思^想;而《九章算术》则是我国古代培训管理人员及供他们日常应用的手册,其中三分之二的题目可与财政或工程官员职能相对应,堪称两千年前世界管理数学之最。①
如表1-1所小:
①曾仕强:《中国管理哲学》,1981年出版,第33、248页
统御之术
,中国最早的兵书《六韬》中提出识人“八征法”
2在用人上,墨子认为:“奉贤者,政之本也。”《吕氏春秋》提出“得贤人,国无不安……失贤人,国无不危”。管子提出了用人的德、功、能三项基本标准
3在制人上,韩非子认为:“君无木,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赏罚二术。君之利器”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止,虽令不从”
用兵之策
1兵以利动2分析态势3先谋后战4避实击虚5不战而屈人之
兵
经营之道
范蠡总结经商经验,提出了计然之策。计然之策包括“待乏原则”和“积着之理”。
其他方面
1在管理哲学上,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2在领导方式上,儒家提出“仁政德治”,法家提出“法制刑治”,道家提出“无为而治”
3在系统运作上,古人提出许多运筹谋略,并造就大量传世杰作
4在钱财管理上,孔子主张“崇俭”。荀况提出:“节具流,开起源,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并形成一些核算制度
5在管物上,重视“利器
中国作为世界伟大的文明古国,有着璀璨的历史遗产,包括丰富多彩的管理思想。由于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些管理思想零星分散,至今未能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但许多管理思想的精华对今天的管理实践仍然具有借鉴的价值。①
(二)中国各种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三大主流学派
儒家一一王者之道,仁政德治;
法家一一霸者之道,法制刑治;
道家一一王霸杂合之道,无为而治。
这三大学派都产生于中国古代思想最活跃的春秋战国时代。其管理思想的基本逻辑结构是:人性假设的管理方式。他们各自提出对人的基本看法,并进而提出自己的管理方式,从而各自形成较为系统的治国治生的管理思想。
从宏观的角度看,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治国、治生和治身。治国主要是处理整个社会、国家管理关系的活动,即“治国之道”。它是治理整个国家、社会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是对行政、军事、人事、生产、市场、田制、货币、财赋、漕运等方面管理的学问;治生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它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学问;治身主要是研
究谋略、用人、选才、激励、修身、公关、博弈、奖惩等方面的学问。这三部分管理思想
①于丹《孔子心得》2007年第一版
还可细划为以下五个方面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思想在我国最早是由政治家管仲提出的,其本意是只有解决好人的问题,才能达到“本理国固”的目的。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都证明:人才是一切之根本!一个不懂得珍惜人才的国家和组织是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的!?
“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非常强调领导者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崇尚“道德教化”和“正己正人”的管理方式。“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意思是端正自己与他人,成就物业为自我。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最佳的管理行为都应是以双向约束为基本要求的,不仅约束他人行为使之端正,同时也使自己的行为得以规范。先哲们认为,“正己”为“正人”的前提,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正”,岂能奢言正人。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本质是“人为、为人”。①
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普遍贯穿着经权观,“经”指“变中不易的常理”,即管理中普遍的稳定的原则,“权”指”应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