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文档名称:

第十四章-呼吸道感染细菌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3,738KB   页数:4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十四章-呼吸道感染细菌PPT课件.ppt

上传人:橙老师 2022/1/20 文件大小:3.6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十四章-呼吸道感染细菌PPT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第十四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
刘潇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高职高专护理
1
.
*
学问要点
呼吸道感染细菌是指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呼吸道局部或呼吸道以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细菌;
2
.
*
致皮肤结核,粘膜结核
肺外结核更多见于L型结核菌感染
19
.
*
分枝杆菌所致的全身感染
致病性
结核性胸膜炎
20
.
*
免疫性与超敏反应
细胞内寄生菌--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
属于感染免疫,又称有菌免疫/带菌免疫
迟发型超敏反应相伴细胞免疫同时存在
21
.
*
免疫性与超敏反应
结核菌素试验
定义:应用结核菌素测定机体对结核杆菌是否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以判定有无免疫力的皮肤试验
试剂的种类:
旧结核菌素(OT)
纯蛋白衍生物(PPD)
试验方法:OT或PPD皮内注射, 48~72h观看结果
22
.
*
免疫性
结核菌素试验
结果分析:观看红肿硬结直径:
<5mm:阴性,无感染,早期,细胞免疫低功或缺陷
5~15mm:阳性,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15mm:强阳性,可能有活动性结核
结核菌素试验的实际应用
选择BCG接种对象及测定接种成效
对婴幼儿帮助诊断结核病
流行病学调查
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23
.
*
防治原就
特异性预防
一岁以内的婴儿直接接种卡介苗,一岁以上的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接种卡介苗
药物治疗
应用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丁醇等药物治疗,联合用药提高疗效;
24
.
*
二,麻风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俗称麻风杆菌,是麻风病的病原菌,1873年由挪威学者Armauer Hansen从麻风患者的皮肤结节中分别发觉;
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流行广泛,主要分布在亚,非和拉丁美洲;
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和神经末梢的损害;晚期可侵害深部组织和器官,形成肉芽肿;
25
.
*
生物学性状
外形,染色与结核分枝杆菌相像
麻风分枝杆菌是一种典型胞内菌----麻风细胞
体外人工培育至今仍未成功
26
.
*
生物学性状
27
.
*
致病性
人类是麻风杆菌惟一宿主,也是惟一传染源
感染途径:破旧的皮肤和粘膜,呼吸道,亲密接触
潜伏期:一般6个月至5年,长者可达20年
临床表现:瘤型,约占20%~30%;结核样型,约占本病60%~70%
28
.
*
其次节 白喉棒状杆菌
俗称白喉杆菌,是引起人类白喉的病原菌;
白喉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儿童;
29
.
*
一,生物学性状
外形与染色
菌体瘦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常排列呈V,L形
Albert染色,可显现异染颗粒,在鉴定时有重要意义
Albert染色
奈瑟染色
30
.
*
一,生物学性状
培育特性
吕氏血清斜面培育物:含凝固的血清,生长快速,异染颗粒明显;
在亚碲酸钾血平板上,吸取元素碲仍原为单质碲,形成黑色菌落;
在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上的白喉棒状杆菌菌落(18~24 h)
31
.
*
一,生物学性状
抗击力
抗冰冷和干燥
对湿热抗击力弱
对青霉素,***霉素,红霉素敏锐,对磺***不敏锐
变异性
白喉棒状杆菌外形,菌落和毒性均可发生变异;
无毒株(被噬菌体感染)→溶原性细菌(产生外***)
32
.
*
致病物质
白喉外***:只有携带β棒状杆菌噬菌体的溶原性白喉杆菌才能产生外***
外***结构:A亚单位和B亚单位
作用靶细胞:心肌和神经细胞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33
.
*
白喉杆菌
心肌炎
晚期死亡
肾上腺
功能障碍
鼻咽喉
繁殖产生外***
局部炎症(假膜)
早期死亡
***入血
全身中毒症状
与易感组织C结合
软腭
麻痹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34
.
*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所致疾病
白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患者及带菌者
传播途径:飞沫或污染
35
.
*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免疫性:抗***免疫
感染后机体可获得坚固的免疫力
机体仍可通过其它方式获得免疫力:
六月以下婴儿---母亲
儿童方案免疫---百白破三联疫苗
***---隐性感染,疫苗(白喉类***,白喉抗***)
36
.
*
第三节 百日咳鲍特菌
简称百日咳杆菌,是引起人类百日咳的病原菌;
百日咳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儿童;
37
.
*
一,生物学性状
G-短小杆菌,有荚膜和菌毛,无鞭毛
养分要求很高
鲍-金(Bordet-Gengou)培育基:甘油,马铃薯,血液
菌落:细小,光滑,隆起,珠光色泽,溶血环
38
.
*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早期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飞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