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漂泊时几近无望的心情和坚持下来的不易。
读完这本闻名遐迩的“心灵鸡汤”,我的内心也久久不能安静,老人的精神将成为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今后的人生,告知我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无论结果如何,奋斗的过程恒久美妙。
《老人与海》读后感范文三 《老人与海》故事背景是在20世纪中叶的古巴。主子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则是一个小孩—曼诺林。本书主要写了一位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旧不愿放弃,而是充溢奋斗的精神,最终在第八十五钓到一条身长十八英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旗鱼的别称)。大鱼拖着小船往海里游,但是老人依旧死拉着不放,尽管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也没有助手,而且左手也抽筋了,但他丝毫也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的奋力博斗,他最终杀死了大鱼,老人把它拴在船边,打算返航。在返航途中,很多鲨鱼闻到血腥味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老人一一杀死了它们,到最终只剩下一只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但是,大马林鱼还是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筯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的美妙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老人圣地亚哥每取得一点儿成功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终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个成功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靠着自己的志气、毅力和才智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最终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所以圣地亚哥又是一个成功的失败者,又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海明威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子”形象。他们大多是拳击家、斗牛士、渔夫、猎人、战士等下层人物,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不受人重视,但他们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毅的意志力,始终保持人的尊严和志气。无论处在顺境还是逆境,自然或是社会中,人应当正视现实,接受一切并超越它,接着自己的人生之旅。尽管面对死亡,也要漠然处之,宁折勿弯。这正是圣地亚哥所执著的人生要义,也是《老人与海》的哲理闪光之处。
《老人与海》读后感范文四 《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这本书的确是一本好书。
它讲解并描述了一个老人出海捕鱼,但直到第八十五天才在远海中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与其搏斗两天两夜后最终杀死了它。然而,等待老人的是更大的考验。在归途中遇到鲨鱼的围攻,力倦神疲的他,在一无帮手二无武器的状况下,仍不服输,最终鲨鱼们吃光了大马林鱼,老人靠着坚韧的意志成功返航,而拖回的却是光秃秃的大马林鱼的骨架……
老人这个形象告知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努力、执着,哪怕面对的是失败……
记得三年级时,父母在钢琴老师家旁租了房子,为的是让我能考入音乐学院。六月初,老师突然要求我考十级,但只给两个月时间。我内心很抵触,每天在妈妈的督促下,浑浑噩噩地练琴八个小时……以前,我觉得练琴好玩,没想到会这么艰难。练了几天后,我累到极点,成天在家欲哭无泪……这时,我读了《老人与海》,内心一震,不禁质问自己:书里的老人八十四天打不到鱼,仍不愿返航;打到鱼后,与鲨鱼搏斗了两天两夜,虽然鱼在归途中被吃光,可他仍把鱼骨头拖回岸边!——你只是考钢琴十级,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我幡然醒悟,确定改过自新。在此以后的一个多月,我用心致志地狂练,忘乎所以地一遍遍么复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