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零缺陷心得体会
【篇一:零缺陷质量管理学习体会】
零缺陷质量管理学习体会
------ 黄孝武
4 月 21 日,我被公司委派参加了零缺陷质量管理的课程,课程由克劳士比中国学院院长杨钢先生主讲,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完此书,仍感不过瘾而延伸阅读,它解决了我的很多疑惑,也有很多感触和体会。
1、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等的综合体现,但首先是价值观和质量政策的
体现,观念不改变,就不会有行为上的大改变。克劳士比作为质量大师,其对质量的贡献不是具体的方法,而是跳出质量看质量,从
一个曾经的医生的视角提出了与 “往日旧习 ”不一样的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的新质量观。人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会在心中建立一个零缺
陷的标准,有了这个标准,就会自觉地去搞清楚要求,就会自觉想方设法地去策划和预防,产品就会一次做好。
2、克劳士比关于 “开车 ”的比喻明晰了我对于质量管理( qm )、质量检验( qc )、质量保证( qa )的认识和解答了我对三者间关系的疑惑。他指出:质量保证体系就像汽车的操作保养手册,是一组程
序和规定的集合,别指望有了它,车就会自然开得好,获得了质量认证质量就会自动变好;质量检验就像汽车仪表盘,帮助我们看到汽车目前的速度温度油量等状况而已,也与车开得好不好没有关系;
而质量管理则是操作的哲学。车开得好不好,并不取决于
qc 或 qa ,
而是取决于那些隐藏在轮子之后的个人哲学,即关键在司机,看司
机遵章守纪的意识、驾车技能和个性,是否超速闯红灯、是否出交
通事故与仪表盘和手册没有关系!我们的质量管理活动就是不断教
育训练司机遵守规则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保证安全行使不出事故( ncr ),让坐车的顾客满意。
4、克劳士比 “一次做好 ”的零缺陷观念的另一个核心观点是 “质量是由不符合要求的代价(质量损失)来衡量的 ”,这就涉及质量成本问题。现在应该对质量成本的组成,包括平时我们没有太重视的返修
成本,如何进行及时归集和核算等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从而找到消减质量成本的重点所在。根据克劳士比的估算,一个企业的质
量成本可能最高会到销售额的 15-20% !这对于处于微利甚至亏损情况的我们是不是也算一个潜在的好消息呢?
5、新的质量观将如何改变我们的习惯做法。 “质量的衡量标准是 ‘不符合要求的代价 ’(质量损失),而不是各种妥协的指标 ”,这也是一次做好质量观的四大核心思想之一。每年年初,我们都要下达很多
质量指标,如成品抽查合格率、质量等级品率、
转子装配合格率、汽轮机总装合格率等 30 余个指标,但真正有用的可能不多。我很赞同,直接用质量损失来衡量既简单又准确,包括
对质量的考核也是如此。今后我们的质量指标是否可以大大减少?观念的改变将带来一系列的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也需要一起改变。(组织部 龚学清)
【篇三:《零缺陷工作》读书心得】
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
《零缺陷工作》读后感
最近,在办公室找到了一本《零缺陷工作》,大致翻了几页后,发现书中通俗的文字和详实的案例比较符合当前自身的工作实际,就通读了一遍,让我在接受零缺陷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