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陈幼坚.doc

格式:doc   大小:550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陈幼坚.doc

上传人:utuhlwwue61571 2016/10/25 文件大小:5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陈幼坚.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陈幼坚先生(Alan)陈幼坚1950出生于中国香港1969中学理科毕业于香港佛教黄凤翎中学1970与香港大一设计学院修读为期十个月的夜间设计课程目前在中国香港生活和工作陈幼坚个展1991“东方汇合西方”,CreationGalleryG8,日本东京2002“东情西韵”,GinzaGraphicGallery,日本东京陈幼坚群展1997“香港设计业代表团访问北京”,香港贸易发展局,中国北京1999“'99中国国际艺术设计博览会”,上海展览中心,华瀚国际文化发展公司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上海市分会,中国上海2000“当代香港艺术2000”,香港艺术馆,中国香港“城市发现海报展”,香港当代文化中心及德国柏林世界文化中心,中国香港及德国2002“2002芝加哥艺术博览会”,芝加哥会展中心,美国芝加哥“2002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巴塞尔展览场,瑞士巴塞尔“2002墨尔本艺术博览会”,皇家展览馆,澳洲墨尔本“梦02展览”,the.******@oxoandBargehouse,红楼轩,英国伦敦陈幼坚招贴海报选:东京(日本)1991年香港(中国)1995年曼谷(泰国),1997年日本,1997年香港(中国),1997年东京(日本),1999年香港(中国),1999年上海(中国),1999年北京(中国),2001年北京(中国),2001年日本,2002年采访陈幼坚先生:"从现在开始,你在上海很出名了。"2002年12月19日,在新天地举办的"陈幼坚东情西韵"Party上,有人这么跟陈幼坚讲。他回应道:"我应该的,我不是刚出道的。"今年53岁的陈幼坚(AlanChan)是香港最著名的设计师之一,获奖无数。陈幼坚设计公司曾被美国GRAPHIS杂志评为全球十大设计公司之一,是惟一获此殊荣的华人设计公司。他的海报和腕表甚至被美国三藩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在日本,他还分别于1991年、2002年在东京举办了"东方汇合西方"、"东情西韵"的个展。在日本的设计界,他的名声就如成龙在日本的演艺界地位那么响当当。荣誉、财富、经历、名声到了53岁的他这里早已是囊中之物,从一个不懂设计的门外汉到国内、国际数百个奖项的获得者,他用了20年的时间,在20世纪90年代他开始确立并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地位。给别人打了10年工,为自己做了20多年事,其间没有太多痛苦不堪的艰难险阻,也没有过多苦水要诉。以至于他到50岁时便发觉自己该做的事已经做完了。他想离开现在,去做更好更大的事情。至于更好更大的事是什么,他没想通。在没想通之前,他改变了发型。到现在还拿奖是因为我的天分与陈幼坚的对话从一个小故事开始。我一个在广州做平面设计的朋友想跳槽,但他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后又放弃了这个打算,他猛喝了一口啤酒,愤愤不平地讲?市场价已经低到2000块,快赶上拣垃圾的了。"我把这个小故事告诉陈幼坚,他说香港也是一样,一些年轻的设计师想出头非常困难。价格低不说,又要听话,本科生的学历寥胜于无。当初促动他出来单干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广告公司的比稿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关于自己的行业特性,陈幼坚曾说过一番话:"平面设计的历程就如马拉松赛跑,是一条既漫长而又充满挑战性的道路。那些获奖无数的运动健将,不只单靠一副天赋的良好体魄才'上位',亦要配合后天的悉心栽培和毅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成果。平面设计师要成功,亦如运动健儿般,只靠天资是不够的,一个人如没有全力付出精神、时间和努力,成功是不会发生的。"这番话更像是说他自己。高中毕业后的陈幼坚一方面因为家里穷,另一方面也交了女朋友,已无心向学,在20岁时进入一家国外的4A广告公司做学徒,在此之前学数学和化学的他尚不知设计为何物。如今用拿奖拿到手软来形容他获奖的数量一点都不夸张,一直到现在,他的设计仍然30个、40个奖地捧回来。关于得奖,陈幼坚的感受是--"让我知道自己有多好,让我最快地知道自己在哪个地位。"记者问了他一个很多人都问过的问题--天分?他笑着说:"我觉得有!"这种感受在开始十年二十年他还不觉得,随着工作经验多了,人生经验多了,陈幼坚开始感觉为什么自己做设计师跟别人不一样,自己的想象,工作的方法,表达的方法都不一样。"到现在还在拿奖,这就是我的天分,但是天分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天分,你知道自己的目标,自己的兴趣,开始就要想清楚。不过,只靠天分并不是我成功的惟一要素,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同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加上太太(公司总经理)在背后的支持对我来说才是推动我成功的原动力。"很多人对陈幼坚的评价仍然停留在平面设计领域,实际上,早在多年前他的工作重心已转向以品牌策略为主--在把各种设计元素运用得炉火纯青的同时也把设计工作提升到了策略的高度,并使之与品牌及推广更完美地结合。如今将事业扩展到大陆的他也受到了和在日本一样的推崇。同样握着他的手不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