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泸州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编制任务书(最新).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泸州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编制任务书(最新).doc

上传人:fxl8 2014/10/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泸州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编制任务书(最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泸州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泸州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2012-2030)
二、规划背景

泸州地处中国四川省东南部,长江和沱江交汇处,为四川出海南通道和长江上游重要港口。2012年,泸州市委市政府组织编制完成了新一轮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泸州市原有的城市性质与整体空间结构发生了调整,新修编的总规提出泸州城市性质为中国酒城、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川南向综合交通枢纽和山水园林城市。

:根据2012总规,到2015年,常住人口115~120万人,到2020年,常住人口约145~150万人,每增加一个人,就必须提供相应生存空间和资源消耗来维系其生存条件和社会活动空间,也急需对城市进行立体化拓展
:泸州市属于丘陵地带,长江和沱江跨城而过,城市道路、房屋建筑、给排水管道、电力电讯等城市基本市政设施受地形影响和市区水域限制较大,这也是泸州市发展地下空间的重要背景。
:泸州市主城区存在较大的交通矛盾,行车密度过大、行车速度偏低、人流与车流混杂;同时受丘陵地形与长江的限制,影响路网走向与发展;静态交通发展滞后,大量机动车停泊在主干道上,加剧城区道路的拥堵程度,使交通状况更加恶化。只有寻求新的途径才能改进原有交通系统和交通拥堵。
:在全国能源短缺的背景下,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和隔热保温性能的地下空间,是抵御泸州市夏热冬冷气候的良好场所。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水、旱、风等灾害频发,同时世界局势复杂动荡,战争的影响始终存在,在多种安全保护的设施中,地下空间一直是最有效的防护设施之一,有着地面空间无法替代的作用和能力。
三、规划目标
在深入调研现状资料的基础上,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城市实际情况,提出符合泸州城市发展的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及建设能力测算,明确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和建设方针,研究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功能、规模、总体布局与分层规划,制定各阶段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统筹安排近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泸州应积极地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有关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抓住当前泸州市旧城更新、新城建设的契机,科学引导城市地下空间合理布局和开发建设,形成地上地下协调发展的立体化空间结构,建设节约型城市,获得最高经济效益。
四、技术路线
:泸州市中心城区26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

以城市化和城市规划理论作为基础,依据国内外地下开发利用研究成果,结合泸州市地下空间利用现状进行针对研究。对泸州市城市化进程加速,土地资源日趋紧缺,交通拥堵严重的状况,提出解决城市空间资源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构建与泸州市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城市空间框架。以泸州市主城区为载体,对其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出概念性设计,提出开发模式与开发策略。

,不可在短期内贪大求全、盲目冒进,而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近中期应与远期——“缓解城市矛盾、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并举,同时以远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使地下空间发展的三个阶段协同发展。
    ,充分发挥地下空间资源潜力,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拓展城市空间容量,加强城市中心区的聚集效应,呈三维、立体、集约化扩展,实现城市地上与地下的协调发展。
(主要工作内容包含但不局限于下列内容)

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位置、数量、功能、深度等进行分析评价。

掌握地下空间资源规模与容量,对其开发规模、开发深度、开发价值、发展目标,以及技术、经济的可行性、地质条件等进行评估,为制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人均GDP水平、城市空间发展形态、城市功能布局优化等角度,分析对地下空间的需求并对地下空间需求量进行预测,科学合理的确定地下空间需求量。

近期、远期和远景规划目标应根据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城市建设情况确定;近期规划重点以地下交通设施、地下人防工程为主,适当兼顾平战结合的地下公共服务设施等为目标;远期规划以建设地下综合体、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扩大城市空间容量、缓解城市各种矛盾、建立城市安全保障体系为主要目标;远景规划以全面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