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牡丹花的正确种植方法有哪些.docx

格式:docx   大小:36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牡丹花的正确种植方法有哪些.docx

上传人:杏杏铺 2022/3/23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牡丹花的正确种植方法有哪些.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边缘色略深,形成外浓中淡、不规则的圆心环纹枯斑,相互融连,以致叶片枯焦凋落。叶柄受害产生墨绿色绒毛层;茎、柄部染病产生隆起的病斑;病菌在病株茎叶和土壤中越冬。
  防治方法:
  11月上旬(立冬)前后,将地里的于叶扫净,集中烧掉,以歼灭病原菌;
  发病前(5月份)喷洒1:1:160倍的波尔多液,10~15天喷一次,直至7月底;










  发病初期,喷洒500~800倍的***托布津、多菌灵,7~10天喷一次,连续3~4次。
  紫纹羽病:为真菌病害。由土壤传播。发病在根颈处及根部,以根颈处较为多见。受害处有紫色或白色棉絮状菌丝,初呈黄褐色,后为黑褐色,俗称黑疙瘩头。轻者形成点片状斑块,不生新根,枝条枯细,叶片发黄,鳞芽瘪小;重者整个根颈和很系腐烂,植株死亡。此病多在6~8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生,9月以后,随气温的降低和雨水的削减,病斑停止扩散。
  防治方法:
  ⒈选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块栽植;
  ⒉雨季刚好中耕,降低土壤湿度;
  ⒊4~5年轮作一次;
  ⒋选育抗病品种;
  ⒌分栽时用 500倍五***硝基苯药液涂于患处再栽植,也可用5%代森铵1010倍液浇其根部;
  ⒍受害病株四周用石灰或硫磺消毒。  牡丹的繁殖
  有性繁殖
  牡丹种子的千粒重约为150g~180g,所以,播种繁殖的繁殖系数较大,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苗木,依据这个特点,牡丹播种繁殖多用于生产药用牡丹和培育嫁接用的砧木。牡丹单瓣型品种牢固力强、籽粒饱满、发芽率高、适应性广、生长势强、变异性小,其中以单瓣型品种凤丹最具代表性,所以,在生产药用牡丹和培育嫁接用砧木时,多利用单瓣型品种的种子,特殊是凤丹用量最大。牡丹半重瓣或重瓣型品种的雄蕊或雌蕊常瓣化或退化,结籽少或不结籽,籽粒瘪,发芽率低,变异性大,所以,半重瓣或重瓣型的种子一般用于新品种选育。无论是单瓣型品种的种子,还是半重瓣、重瓣型品种的种子,播种后3~5年方可开花,但以5 年生以上的植株结籽多,籽粒饱满。










  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可以保持母株优良性状基本不变,欣赏牡丹的繁殖主要以这种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已经从传统的嫁接、分株等方式,向现代生物技术如器官发生、组织培育方向发展。
  1、分株法
  牡丹没有明显的主干,为丛生状灌木,很适合分株,也较简便易行。其优点是成苗快,新株生长快速;缺点是繁殖系数小,苗木规格大小不一,商品性差。
  2、嫁接法:
  嫁接是牡丹最常用的繁殖方法,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繁殖系数高、苗木整齐规范等优点。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主要有嫁接时间、砧木、接穗和嫁接方法等几个方面。
  3、扦插法
  牡丹扦插繁殖成活率低,生根量小,生长势弱,养护管理难度大,因此生产上几乎不采纳。










  扦插繁殖的最佳时间为9月上旬(白露)到9月下旬(秋分),这时气温为18~25℃,地温18~23℃,只要插床基质墒情适中,7~10天可以形成愈伤组织,插后50~ 60天,可以长出4~10条新根,但新根短、细、嫩。到12月份时,根部基本停止生长。扦插时,插穗要选取粗大无病虫害的,地表处的萌蘖枝做插穗更易生